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接触到各种税收知识,其中增值税作为商品流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其计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增值税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要计算出不含税的销售额,公式为“销售额=含税销售收入/(1+税率)”;其次,通过销售额与税率的乘积,可以求得销项税额或进项税额,即“销项税额(或进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最后,增值税的应纳税额则为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额。掌握这些基本公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增值税的计算原理。
- 1、增值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 2、9%的税率怎么计算
- 3、税率计算公式有哪些
- 4、税率怎么算
- 5、百分13税率如何计算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增值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一)

贡献者回答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1、增值税是价外税,价税合计(含税价)=价款(不含税价)+增值税
2、增值税税额=价款(不含税价)×增值税税率
3、价税合计(含税价)=价款+价款×增值税税率
不含税价=价税合计÷(1+税率)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下增值税13%税率计算公式:
例如:已知含税价100,税率13%,税额计算为:
税额=价税合计÷(1+税率)× 税率=100÷(1+13%)×13%=11.50
纳税人销售货物、劳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或者进口货物,除本条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另有规定外,税率为13%。
1、依据不含税收入与适用税率,增值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额=不含税收入乘以适用税率;如果10000元收入为不含税收入,那么税额为:增值税额=10000乘以13%=1300元
2、依据含税收入与适用税率,增值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额=含税收入除以(1+适用税率)乘以适用税率;如果10000元收入为含税收入,那么税额为:增值税额=10000÷(1+13%)乘以13%=1150.44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四条
除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外,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以下简称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9%的税率怎么计算 (二)
贡献者回答9%税率的计算,举例来说,开票10000元,9%税率,缴税(10000/1.09)*9%=825.69元。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中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百分之九的税率计算方法是发票价税合计总额除以一点零九乘百分之九。
税务是税收事务工作的简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税务是泛指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全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包括税收方针政策的研究、制定、宣传、贯彻、执行工作,税收法律制度的建立、调整、修订、改革、完善、宣传、解释、咨询、执行工作,狭义税务一般是指税收的征收与管理工作。
税务是指和税收相关的事务,一般税务的范畴包括:
1、税法的概念。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核心内容就是税收利益的分配;
2、税收的本质。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税收具有非直接偿还性、强制义务性、法定规范性;
3、税收的产生。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物质前提是社会有剩余产品,社会前提是有经济化的公共需要,经济前提是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上层条件是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中国的税收是春秋时代鲁宣公实行初税亩从而确立土地私有制时才出现的;
4、税收的作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之一,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税率计算公式有哪些 (三)
贡献者回答税率计算公式根据税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主要税种的税率计算公式:
一、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 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销项税额 = 销售额 × 税率(通常为17%)进口货物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 组成计税价格 × 税率组成计税价格 = 关税完税价格 + 关税(+消费税)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 销售额 × 征收率销售额 = 含税销售额 ÷ (1 + 征收率)
二、消费税
一般情况:应纳税额 = 销售额 × 税率从量计征:应纳税额 = 销售数量 × 单位税额
三、营业税(已取消,但以往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 = 营业额 × 税率
四、关税
从价计征:应纳税额 = 应税进口货物数量 × 单位完税价 × 适用税率从量计征:应纳税额 = 应税进口货物数量 × 关税单位税额复合计征:应纳税额 = 应税进口货物数量 × 关税单位税额 + 应税进口货物数量 × 单位完税价格 × 适用税率
五、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月预缴额 = 月应纳税所得额 × 25%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根据行业不同有所差异)再投资退税:再投资退税 = 再投资额 × (1 - 综合税率) × 税率 × 退税率
七、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使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稿酬所得: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使用税率 × (1 - 30%)其他各项所得: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使用税率
八、其他税收
城镇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 = 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 × 使用税率房地产税:年应纳税额 = 应税房产原值 × (1 - 扣除比例) × 1.2% 或 年应纳税额 = 租金收入 × 12%资源税:年应纳税额 = 课税数量 × 单位税额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 = ∑(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 × 适用税率)(扣除项目后计算)
公式涵盖了主要税种的税率计算方法,具体计算时还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调整。
税率怎么算 (四)
贡献者回答税率的计算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税种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1、增值税
(1)销项税额 = 销售额 × 税率。
(2)进项税额 = 购进货物或服务支付的增值税额。
(3)应纳税额 = 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
2、营业税
税率 = 销售收入(不含税) × 税率。
3、附加税
(1)城建税 = 增值税(营业税)税额 × 7%。
(2)教育费附加 = 增值税(营业税)税额 × 3%。
(3)地方教育费附加 = 增值税(营业税)税额 × 2%。
4、印花税
税率 = 购销金额的万分之三(对于购销合同)或5元/本(对于帐本)。
5、企业所得税
(1)查账征收:应纳税额 = 利润 × 适用税率。
(2)核定征收:应纳税额 = 应税销售额 × 核定所得率 × 适用税率。
6、个人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收入 - 起征点 - 各类扣除项。
(2)个人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对应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方式如下:
1、代扣代缴
(1)这是主要的纳税方式,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即扣缴义务人)负责。
(2)扣缴义务人在支付所得时,从所得中扣除应缴的税款,并直接向税务机关申报。
(3)这种方式便于控制税源,防止漏税和逃税。
2、自行申报
(1)适用于没有扣缴义务人的情况,如个体工商户或自由职业者。
(2)纳税人需要在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限内,自行向税务机关申报应税所得项目和数额。
(3)自行申报允许纳税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计算应纳税额,并据此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情形如下:
1、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
(1)独生子女补贴。
(2)托儿补助费。
(3)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2、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可扣除一定标准公务费
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3、福利费(生活补助费)免税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
4、救济金、抚恤金免税
救济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支付给个人的生活困难补助费。
5、工伤保险待遇免税
对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免征个人所得税。
6、单位和个人缴纳的三险一金免税
企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按照规定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7、个人提取的三险一金免税
个人实际领(支)取原提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时,免征个人所得税。
8、生育津贴免税
生育妇女按照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生育保险办法取得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或其他属于生育保险性质的津贴、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9、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补贴、津贴免税
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
10、退休费、离休费等免税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百分13税率如何计算 (五)
贡献者回答如何计算13%的税率?
计算13%税率的公式如下:
1. 对于不含税收入,税额计算公式为:税额 = 不含税收入 × 13%。
例如,10000元的不含税收入,税额为:10000元 × 13% = 1300元。
2. 对于含税收入,税额计算公式为:税额 = 含税收入 ÷ (1 + 13%) × 13%。
例如,10000元的含税收入,税额为:10000元 ÷ (1 + 13%) × 13% = 1150.44元。
13%税率适用范围包括:
1.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农产品、自来水、热力、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石油制品等货物。
2.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提供修理修配劳务。
3.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口上述货物。
4.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书报杂志等。
综上所述,13%的税率是根据不含税收入或含税收入来计算税额,其中不含税收入的税额为不含税收入乘以13%,含税收入的税额为含税收入除以(1 + 13%)再乘以13%。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税率计算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黑律帮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