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优质回答第一条下列行为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一)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二)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
(三)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第二条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容易导致混淆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的民事法律责任。第三条商标法第四十条规定的商标使用许可包括以下三类:
(一)独占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该注册商标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注册人依约定不得使用该注册商标;
(二)排他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该注册商标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注册人依约定可以使用该注册商标但不得另行许可他人使用该注册商标;
(三)普通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并可自行使用该注册商标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第四条商标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利害关系人,包括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注册商标财产权利的合法继承人等。
在发生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害时,独占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排他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和商标注册人共同起诉,也可以在商标注册人不起诉的情况下,自行提起诉讼;普通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起诉讼。第五条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在注册商标续展宽展期内提出续展申请,未获核准前,以他人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第六条因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由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五十二条所规定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前款规定的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经常性储存、隐匿侵权商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关、工商等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侵权商品所在地。第七条对涉及不同侵权行为实施地的多个被告提起的共同诉讼,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被告的侵权行为实施地人民法院管辖;仅对其中某一被告提起的诉讼,该被告侵权行为实施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第八条商标法所称相关公众,是指与商标所标识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和与前述商品或者服务的营销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经营者。第九条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商标相同,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二者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
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商标近似,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其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其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相似,或者其立体形状、颜色组合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第十条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认定商标相同或者近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二)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
(三)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第十一条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类似商品,是指在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消费对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其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商品。
类似服务,是指在服务的目的、内容、方式、对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服务。
商品与服务类似,是指商品和服务之间存在特定联系,容易使相关公众混淆。
侵犯商标权纠纷如何解决 (二)
优质回答侵犯商标权纠纷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自行协商:
简介:当发生商标权纠纷时,双方当事人可以首先尝试通过自行协商的方式解决。这种方式直接、高效,有助于双方迅速达成和解,维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避免侵权人声誉的进一步损害。优势:自行协商可以节省时间和法律成本,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解决方案,达成互利共赢的结果。
调解:
简介:如果双方自行协商无果,可以选择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另一种方式。调解是在第三方(如调解机构或调解员)的协助下,促使双方当事人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特点:调解不是解决商标权纠纷的必经程序,具有自愿性、灵活性和保密性等特点。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进行调解,调解协议的内容也可以由双方自行决定。后续处理:若调解成功,双方应签订调解协议并履行;若调解不成或调解后反悔,双方仍可依法向法院起诉。
给予行政处罚:
简介:根据《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局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的工作。对于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商标局或相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对侵权人给予行政处罚。目的:行政处罚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侵权人起到警示和惩戒作用。实施:行政处罚的具体措施包括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权商品、罚款等。
综上所述,侵犯商标权纠纷的解决方式多样,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
商标纠纷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三)
优质回答解决商标纠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行政解决和诉讼解决。
1. 行政解决 当发生商标纠纷时,当事人可以尝试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请求其依据《商标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对纠纷进行调查和处理。这种方式可能更为迅速,成本相对较低。
2. 诉讼解决 如果行政解决途径无法满足双方的需求,或者双方不接受行政处理结果,商标注册人或涉及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双方需依据事实和法律条款在法庭上展开辩论,法院将依法作出裁决。这种方式虽然可能耗时较长,但能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法律保护。
在解决商标纠纷时,双方应保持冷静和理性,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对于避免纠纷升级、维护良好的商业关系和品牌形象至关重要。
商标侵权纠纷是否适用赔礼道歉责任? (四)
优质回答商标侵权行为并不适用于赔礼道歉的法律责任,因商标权属于财产性权益,无需承担该类民事责任。
受害方有权要求侵权者消除侵权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非单纯请求致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商标纠纷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黑律帮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