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专利侵权 (一)

如何认定专利侵权

认定专利侵权需要满足形式条件和实质条件:

形式条件: 有效的中国专利:实施行为所涉及的是一项已经获得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中国专利。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行为必须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或者授权的,即未经合法授权擅自使用了专利。 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行为必须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非生产经营目的的使用不构成专利侵权。

实质条件: 技术特征匹配: 完全相同: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全部相同,则构成侵权。 技术特征多于专利: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多于专利的技术特征,也构成侵权。 等效技术特征: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有相同的,有相异的,但如果相异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是等效的,仍构成侵权。否则,不构成侵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条提供了专利侵权认定的法律基础。

双方都有外观专利,被起诉? (二)

在知识产权领域,外观专利是对产品外观设计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然而,有时候会出现双方都拥有外观专利,但却因相似度较高而产生侵权纠纷的情况。本文将探讨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包括双方权利的保护、专利申请的时间差异及专利使用的限制。

一、权利保护与证据收集

当双方都有外观专利并且产生侵权纠纷时,首要任务是确保自己的权利得到充分保护。及早收集证据,包括外观设计的相关文件、专利注册证书、申请日期等,以及相关产品的制造、销售、推广等信息。这些证据将在后续的纠纷解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专利申请时间差异的考量

在处理双方都有外观专利的侵权纠纷时,专利申请的时间差异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在国际上,一般采用"先申请、先审查、先获得"的"先来先得"原则,即优先权原则。如果双方的专利申请时间相差较大,且早于对方申请专利,则该申请人可以主张优先权,享有较早的权利。

三、专利使用的限制与避免侵权

在处理侵权纠纷时,双方都应该注意自己专利的使用范围。如果发现自己的专利与对方专利相似度较高,应尽量避免在侵权范围内使用自己的专利。同时,通过技术改进或设计修改,尽量避免与对方专利产生过多相似之处,以降低侵权风险。

四、协商与调解解决纠纷

当双方都拥有外观专利且产生侵权纠纷时,可以考虑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纠纷。双方可以就专利的使用范围、权利交叉等问题进行协商,并寻求一致意见。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可以通过签署谅解备忘录等形式来解决侵权问题,避免诉讼和争议的发生。

结论:

双方都有外观专利且产生侵权纠纷是一种复杂的情况。在处理这种情况时,需要注意权利保护和证据收集,考虑专利申请时间差异,避免专利使用的限制,尽可能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纠纷。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理性合法的权利主张和合作解决纠纷是促进产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什么属于专利侵权 (三)

以下行为属于专利侵权:

制造行为:制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即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生产出与专利产品相同或相似的产品。

使用行为:使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即未经专利权人同意,擅自使用其专利产品。

许诺销售行为:以做广告、在商店橱窗中陈列或者在展销会上展出等方式作出销售商品的意思表示,对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而言,构成许诺销售侵权。

销售行为:销售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即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将专利产品出售给他人的行为。

进口行为:将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从国外进口到国内的行为,也构成专利侵权。

使用专利方法及其产品: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均属于专利侵权。

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即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在其产品上标注或宣传为专利产品,或者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专利号等,误导公众,损害专利权人的声誉和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四条

外观专利侵权如何认定 (四)

外观专利侵权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步骤:

确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这一步是认定侵权的基础,需要明确专利文件中描述和图示的外观设计具体包含哪些元素和特征。

确定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与侵权产品是否属于相同或者类似商品:

如果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产品属于同一类别或具有相似的功能和用途,则可能构成侵权的前提。

将外观设计专利与被控侵权产品进行对比:

完全相同:如果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与专利外观设计在视觉上无差异,则认定侵权成立。

基本相同或近似:如果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在关键部分与专利外观设计基本相同,且整体上呈现近似效果,根据等同原则,也可能认定侵权成立。

不相同也不近似:如果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与专利外观设计在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则认定被控侵权产品未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侵权不成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一条,为上述认定过程提供了法律支持。

重复侵犯他人专利权怎么处理 (五)

对于重复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处理方式如下:

认定重复侵权行为:

重复侵权行为是指经人民法院依法审理认定侵权并作出裁决后,侵权状态消除,但侵权人又再重复侵犯同一客体的侵权行为。对于行为人侵犯他人专利权,在行政裁决或者司法裁判生效后未停止侵权行为,就同一专利权持续或者再次实施侵权行为的,可以直接认定为重复侵权行为。

给予行政处罚:

一旦认定为重复侵权行为,相关部门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以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适用惩罚性赔偿: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若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则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且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以示惩罚。

注意诉讼时效: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以及侵权人之日起计算。专利权人在诉讼时效内应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对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罚,并明确了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和范围。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相同专利侵权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黑律帮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