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2、下列关于假释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3、关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一)

贡献者回答【答案】:A,B,D
根据《刑法》第66条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甲前罪是危 害国家安全罪,后罪是恐怖活动犯罪,因此甲构成累犯。根据《刑法》第81条第2款的规定,对累犯以 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 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甲不能适用假释。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根据《刑法》 第65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 判处有期徒刑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乙 是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因此,乙不构成累犯。、对乙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是可以适用缓刑的。故B选 项说法不正确。根据《刑法》第50条的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 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 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丙因绑架罪被判处死缓,根据犯罪情节,法院是可以 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的。故C选项说法正确。根据《刑法》第49条的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 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对于犯罪时已满75周岁的人并不是绝对不适用死 刑。故D选项说法太绝对。
下列关于假释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二)
贡献者回答【答案】:A
A项错误,假释是对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部分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罚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的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其中不包括死刑。
B项正确,《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C项正确,《刑法》第八十三条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
D项正确,《刑法》第八十四条规定: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关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三)
贡献者回答【答案】:C
考点:因果关系的认定
讲解: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在发生了某种危害结果时,司法机关首先要确定谁的行为造成了该危害结果,然后进一步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最后得出是否构成犯罪的结论。
关于A项。这属于因果关系的断绝,具体是指条件关系本身被切断,即前条件对某一结果还没有起作用时,此时无关的后条件导致了该结果的发生。在这种条件下,前条件不是结果的原因,前行为与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例如,X以杀人的故意向Y的食物中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Y虽然吃下了该食物,但在该毒药还没有发生作用时,Z开枪打死Y。此时,X的投毒行为与Y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A项正确,不当选。
关于B项。这属于二重的因果关系,具体是指两个的行为分别都能导致结果的发生,但在行为人没有意思联络的情况下,竞合在一起导致了结果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各个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例如,X与Y没有意思联络,都意欲杀丙并都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致其死亡。应当认为,X和Y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均存在因果关系。因此,B项正确,不当选。
关于C项。这属于假定的因果关系,具体是指虽然某个行为导致结果发生,但即使' 有该行为,由于其他情况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在这种条件下,应当认为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例如,下午1时执行死刑,在执行人正在扣动扳机的瞬间,被告人的父亲推开执行人,自己扣动扳机击毙了死刑犯儿子Y。此时,应当认为父亲X的开枪行为与儿子Y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C项错误,当选。
关于D项。本案中,因果关系并未断绝,虽然出现了熊的咬人行为,但在山谷中出现熊,是一个正常的甚至必然的现象,因此,熊的出现并未使先前的因果关系发生中断,甲 行为依然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因此,D项正确,不当选。
相信关于甲因故意杀人罪被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有?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黑律帮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