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侦是先调查还是先立案 (一)

经侦是先调查还是先立案

优质回答经侦部门通常先进行调查,收集证据,确认犯罪事实后,再决定是否立案。并非所有调查都会导致立案,只有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才会进入立案侦查程序。

一、初步调查

在接到报案、举报或发现线索后,经侦部门会进行初步调查,了解案件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证据。

二、立案条件

如果调查结果显示存在犯罪事实,且达到立案标准,经侦部门才会正式立案。

一、接报案或线索

经侦部门接到报案、举报或其他线索后,会对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和评估,判断是否属于经济犯罪范畴。

二、初步调查取证

经侦人员会展开初步调查,例如走访相关人员、调取银行流水、查看公司账目等,收集相关证据,以核实线索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评估和决定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经侦部门会评估案件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如果证据充分,证明存在犯罪事实且达到立案标准,则会正式立案;如果证据不足,则可能需要继续调查或不予立案。

一、立案标准

立案标准是指法律规定的,对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足以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最低限度。

二、立案意义

立案标志着案件正式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经侦部门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例如讯问犯罪嫌疑人、搜查扣押证据等,以保障案件的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派出所办理经济案件标准 (二)

优质回答派出所办理经济案件的标准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安机关的内部规定。具体立案标准如下:

事实条件: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该事实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例如,诈骗案中,诈骗数额需达到一定标准(如三千元至一万元)或存在多次诈骗行为;职务侵占案中,侵占数额需达到较大标准(如六万元)。

罪责条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需要构成犯罪,即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侵占罪和诈骗罪等经济犯罪有明确规定,派出所需依据这些法律规定来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管辖条件:案件需符合管辖的规定,派出所应确保案件属于其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范围。

办案流程主要包括:

接受报案、控告、举报或自首:派出所应接受群众关于经济犯罪的报案、控告、举报或犯罪嫌疑人的自首,并进行初步审查。

立案审查:在规定期限内(一般为七日以内)对接受的线索进行立案审查,决定是否立案。对于重大、复杂或特别重大、复杂的线索,立案审查期限可相应延长。

侦查取证:立案后,依法开展侦查工作,收集证据,查明犯罪事实,抓获犯罪嫌疑人。

移送起诉:侦查终结后,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在办案过程中,派出所还需注意严格依法办案,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加强与其他执法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

经侦大队立案流程是什么 (三)

优质回答经侦大队立案的流程是受理、立案这两个步骤,经侦大队其实就是公安局设立的经济侦查部门,发生在社会生活当中的经济金融型犯罪活动都是归经侦大队直接立案调查的。一般情况下,经济侦查大队也是在七个工作日之内作出立案或不予立案的决定的,立案之后都会通知报案人。

一、经侦大队立案流程是什么

1、受理

(一)受理案件时,报案人首先应当向经侦部门的接警民警说明来意,填写《报案表》,接受接警民警的询问,如实说明相关的情况,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材料。

(二)接受案件后,接警民警会及时将案情录入警用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系统制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把该系统自动编号的《报案回执》交报案人。

(三)接受刑事案件之后,经侦部门会尽快开展立案审查工作,一般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立案或不予立案的决定,并告知当事人。遇疑难、重大经济犯罪案件,可延长30到60个工作日决定是否立案,但需要报经相关领导批准。对于延长审查期限的,办案单位应向报案人作好解释工作。

2、立案

(一)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受理报案后,经审查,凡符合立案条件的,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予以立案。凡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公安机关应予立案:

1、认为有犯罪事实;

2、涉嫌犯罪数额、结果或其他情节达到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3、属于该公安机关管辖。

(二)公安机关经审查决定不予立案的,如果有控告人,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七日内送达报案的控告人。控告人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要求立案的复议,或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异议。

二、经侦非法集资多久立案

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由接受单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接受单位应当制作《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对于人民检察院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的案件,应当在七日内制作《不立案理由说明书》,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通知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公安机关在接到人民检察院要求立案的通知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决定立案,并将立案决定送达人民检察院。

所以,经侦大队立案的前提条件是得先有受害者到公安机关去报案,当然了,很多重大经济型犯罪就算是没有受害者报案,公安部门在发现了的情况下也会主动的进行调查的。对于公安部门来说,所谓立案的流程,其实就是审查报案人的陈述是否符合法律上规定的立案条件,如果不符合,就有可能会不予立案。

非法集资经侦办案流程 (四)

优质回答法律分析: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受理报案后,经审查,凡符合立案条件的,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予以立案。凡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已经批准立案的,立案单位应及时展开侦查工作。经过侦查,具备以下条件的,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经侦部门可以宣布破案。一、受理(一)受理案件时,报案人首先应当向经侦部门的接警民警说明来意,填写《报案表》,接受接警民警的询问,如实说明相关的情况,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材料。(二)接受案件后,接警民警会及时将案情录入警用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系统制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把该系统自动编号的《报案回执》交报案人。(三)接受刑事案件之后,经侦部门会尽快开展立案审查工作,一般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立案或不予立案的决定,并告知当事人。遇疑难、重大经济犯罪案件,可延长30到60个工作日决定是否立案,但需要报经相关领导批准。对于延长审查期限的,办案单位应向报案人作好解释工作。二、立案(一)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受理报案后,经审查,凡符合立案条件的,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予以立案。凡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公安机关应予立案:1、认为有犯罪事实;2、涉嫌犯罪数额、结果或其他情节达到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3、属于该公安机关管辖。(二)公安机关经审查决定不予立案的,如果有控告人,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七日内送达报案的控告人。控告人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要求立案的复议,或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异议。三、侦查(一)已经批准立案的,立案单位应及时展开侦查工作。(二)公民认为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有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督察部门或上级公安机关反映投诉。有权向各级人民检察院反映、投诉。有权向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或各级人大反映、投诉。四、破案经过侦查,具备以下条件的,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经侦部门可以宣布破案:(一)犯罪事实已有证据证明;(二)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三)犯罪嫌疑人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五、侦查终结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法律手续完备,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应当制作《起诉意见书》,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黑律帮网关于经济案件接案立案标准和处理流程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