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规定 (一)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规定

最佳答案故意毁损公共及私人财产的法律责任如下:

1. 轻微违法者将面临5天拘留,罚款200元;

2. 中等程度违法者可受到7天拘留,罚款金额在200至500元之间;

3. 严重违法者则依据案件情况,接受以下三档处罚:

拘留10天,罚款500元;

拘留12天,罚款500至1000元;

拘留15天,罚款500至1000元。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十日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故意损毁他人财物规定是什么? (二)

最佳答案《治安管理处罚法》故意损毁他人财物规定是:根据损毁财物的数额确定罚款拘留的标准。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故意损毁他人财物规定是什么?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者受到的治安处罚一般是被拘留、被责令支付罚款等,具体的处罚,受到被损害此物的实际价值、实施故意毁坏行为的目的、财物所有者是否原谅了毁坏行为者等因素的影响。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者受到的治安处罚一般是被拘留、被责令支付罚款等,具体的处罚,具体的处罚规定如下: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恶意毁坏他人财物犯什么罪

恶意毁坏他人财物构成罪行确认如下:

1、要看损坏他人财物的金额和次数,如果金额达到五千元、三次或纠集三人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则涉嫌刑事犯罪;

2、在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况下,则属于治安案件,需要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来处罚。

3、法律依据:

(1)《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 第三十三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的;

2)毁坏公私财物三次的;

3)纠集三人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三、故意毁坏财物不构成犯罪的治安管理处罚的特点

(1)从处罚主体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实行“一元制”的处罚体制,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权集中由公安机关行使。

(2)从处罚程序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完全采用行政处理程序。

(3)从制裁的角度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属于中间制裁。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作为较重的一种行政处罚,与刑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法定的制裁手段体系中,治安管理处罚属于中间制裁。

(4)从处罚的强制性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具有警察强制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故意毁坏的财务价值低于五千元,那么派出所在介入处理故意毁坏案件时,一般会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之中的相关规定,来处罚实施故意毁坏行为的人。若是达到了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立案标准,派出所则需要将此案件移交给公安机关来处理。

治安管理处罚故意损毁他人财物如何处罚? (三)

最佳答案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如果有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情况出现,将判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比较严重的,处十日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治安管理处罚故意损毁他人财物如何处罚

一般来说,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根据法律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的;

(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的;

(三)纠集三人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

1、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

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治安管理处罚应当由法律明文规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能认定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并不能适用治安管理处罚。

2、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这就是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原则的核心,它是指治安管理处罚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这体现了法制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公平性。

3、公开、公正原则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公开是指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和被处罚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应公布于众。行政案件的办理公开本身并不能直接实现实体权利与义务的公正,是用以公正的保障。

4、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是指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5、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综上所述,个人的私有财产是被法律保护的,故意损毁他人财物,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财物价值大的话情节严重就有可能构成犯罪,如果情节轻微,不成为是犯罪的,就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

故意损毁他人财物200元的治安处罚标准是什么 (四)

最佳答案故意损害他人财物200元的治安处罚标准是,由公安机关处5日到10日以下治安拘留,并处500元以下行政罚款,在我国,故意损坏他人财物是违法的,就算故意损害他人财物的价值只有200元,受害人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一、故意损毁他人财物200元的治安处罚标准是什么

故意损毁他人财物200元的治安处罚标准一般是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故意损毁他人财物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的。

2、毁坏公私财物三次的。

3、纠集三人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三、故意损毁财物民事赔偿争议的诉讼流程是什么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

在故意损害他人财物案件中,违法行为人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接受过行政处罚的情况下也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规定,如果故意损害他人财物的数额在5000元或者三次故意损害他人财物的,像这种情况已经涉嫌刑事犯罪。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黑律帮网关于故意损毁治安管理处罚法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