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领域,P2P金融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为了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我们必须对P2P最常见的诈骗手法有所了解,并学会识别与防范。常见的六种诈骗手法包括:承诺高收益加额外奖励、伪造硬背景和硬后台、改头换面重新诈骗、拆标玩“期限错配”、装饰气派门面迷惑投资者,以及利用虚假平台进行诈骗。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剖析这些手法,并提供实用的识别与防范技巧。

P2P最常见的6种诈骗手法如何识别及防范? (一)

P2P最常见的6种诈骗手法如何识别及防范?

优质回答过去几年,不少出借人通过P2P平台赚到了钱。但也有不少人血本无归,行话叫“被雷”了。而“暴雷”最常发生在那些完全以诈骗为动机而开的平台上。

那么常见的P2P诈骗手法有哪些呢?如何才能尽量避开诈骗平台?当发现自己投的平台存在诈骗意图时该怎么办?下面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这些年出现诈骗平台的模式和套路。

套路一,高回报加提成

那些跑路了的P2P平台鼓吹项目年化收益动辄高达20%,同时还会给予投资者3%-7%左右的购标奖励,像2013年出现的“天力贷”就是利用高收益来圈钱,很多投资者很快上钩,仅仅5个月的时间就非法融资了5000万元。

套路二,伪造后台

通过伪造各种资料,假装自己平台有很响亮的背景,从而吸引出借人加入。

2012年跑路的“优易贷”曾表示自己是香港亿丰国际集团旗下的网络融资平台,注册资金高达1000万,但在“优易贷”携款跑路的时候,香港亿丰国际集团迅速与其撇清关系,不承担任何的责任。

套路三,装饰门面

宣传资料里很多都是夸大其词,为了博人眼球而已,这一点和套路二异曲同工。

2014年卷走4亿元跑路的“中欧温顿”,除了名字洋气以外,该平台还将自己的办公地点设在北京国贸CBD这一高端地带,同时在各大超市设立了自己的官方柜台进行推广,可谓是风光无限,很多投资者就是冲着这“风光”去投资的。

套路四,借地方背景,针对老投资人

2017年1月上线的益金宝堪称湖南地区平台中的“典范“。该地区平台一直以来就喜欢借地方背景做宣传,平台运作维持老方式上传身份证,线下充值和发天标秒标,纯新手看一眼估计就直接给吓跑了。也只有老投资人才接受这种方式,这让人不经想起了常发生在身边的事,有人失足落水,新手不敢下水救人,有经验的不怕,结果就落水了。

套路五,偷梁换柱

2014年倒闭的“卓忠贷”,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它“山寨”了很多的知名平台,比如其宣传的专家顾问就和人人贷一样,客服也和其他平台的客服照片一致,可以说完全是靠复制别人网页内容,PS照片吸引投资者,然后捞到钱走人。

套路六,利用多个第三方返利平台推广

91投平台开始于2016年6月,原本知名度并不高,通过多个返利第三方推广其高息天标,名声大噪,瞬间变成全网推的热门平台之一。91投和金豆包、聪明投等平台一样,由于返利第三方不负责任的乱推荐,导致众多投资人不主动鉴别,跟风上车,完全以接盘心态去看待,最终在2018年1月自食其果。

通过上面几个典型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诈骗平台的特点,如果你所投资的平台存在以下一点或几点,一定小心了。

1、通过各种手段制造出“高大上”的背景,一旦被人戳穿就立马收网;

2、刻意针对某个固定的投资群体来做局,比如喜欢老平台模式的老投资人,喜欢玩一轮就跑的打新党等;

3、长时间给超高的收益,并打造出长期高返不死的口号,吸引更多的人来玩接盘;

4、寻找大量的推荐者和推广渠道,制造出全网推的效果,带给人一种平台短期内安全,不愁没人投的假象。

很多投资者之所以会上当,都是因为缺乏风险意识,以及不关注行业信息。有一些风险大的平台,明明在行业内已经“如雷贯耳”了,投资者只要稍加搜索查询,就能从各种论坛社区找到预警信息。

当发现自己投的平台存在诈骗意图时,需尽快做出调整和补救:

1、如果投的是短期标,等到期了赶紧提现走人;

2、如果投的是长期标,可以通过折价转债权的方式尝试逃离;

3、如果平台办公地点离自己不远,可以直接去实地看下具体情况,因为很多诈骗平台出事前公司已经人去楼空,就留几个客服远程操作;

4、如果100%确定平台就是诈骗,而且跑路的可能性大,就应尽快组织一些投资人直接报案,提前控制住平台老板,锁定住平台的资金。

在如今强监管的环境下,此时还想要投钱到P2P的朋友,一定要仔细考虑了。要知道,就在上周,中国第一家P2P平台宣称结束苦心经营了12年的P2P行业,转型到其他业务。

骗子如何串通培训机构进行诈骗的? (二)

优质回答2016年12月,山东某高校几十名学生参加了一培训机构的岗前实训,培训机构承诺完成实训后会获得每月4500元的转正工资,但须缴纳2.3万元作为培训费用。为了减轻家人负担,大部分学生通过手机借贷平台支付实训费,协议一年还清。但截至今年8月30日,培训机构不仅没有按时完成实训,也没有推荐给他们当时承诺的工作,而学生不得不按照协议偿还贷款和巨额利息。

在公安部公布的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中,就列举了串通“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夸大培训效果,与学生签订声称能提高综合技能的培训合同,并与贷款公司勾结,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的诈骗方式。

类似这种分期偿还形式的,还有美容贷、创业贷、求职贷、租房贷等,很多金融借贷平台甚至以“资助困难大学生”的名义给学生借款。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提醒,学生在申请借款或分期购物时,要明确自身是否确有需求,衡量自己是否具备还款能力。他强调:“对于关乎自身信息、财产安全的事情,要多方求证,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一面之词。更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甚至将身份证借与他人使用。”

6月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从事校园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并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制定明确的退出整改计划。同时,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9月6日,在教育部第七场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表示,“根据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朱嘉伟表示,治理校园贷诈骗,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引导和风险提示,实现宣传引导和风险提示的全覆盖。“引导及时纠正学生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等错误观念,提高学生对不良校园贷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同时,还要切实做好困难学生的自主工作,解决困难学生基本的学费和生活困难。”

大学外大学生推销笔是骗局吗? (三)

优质回答要视具体情况而定,2016年曾有诈骗团伙流窜多高校招聘兼职低价推销文具的骗局,要谨防受骗。

1、案件内容:2016年06月04日诈骗分子以向高校女生宿舍学生推销低价台灯、充电宝等物品为由,用“障眼法”诱骗女生购买不够数的笔芯,以此诈骗学生钱财。在流窜多地作案得手后,近日经受害女生报警,警方及时出击将该诈骗团伙两名成员抓获。

2、相应骗局手段:高校招聘勤工俭学的文具推销员,文具由公司提供,学生们只须交成本费,就能将文具拿去自己推销,赚的钱归学生自己所得。盒内笔芯的数量远少于盒子上的标注数,盒上标注是1000支,实际只有200多支。

3、骗局心理:利用学生涉世未深,贪图便宜的心理。嫌疑人蹿至高校内,以低价台灯、充电宝等物品,诱骗学生购买不够数的笔芯,诈骗学生钱财。

防骗技巧:

1、构建防骗心理。回溯很多电信诈骗案件,可以说很多骗局在事后看来都是漏洞百出。

2、提升防骗意识。应该说电信诈骗手段已经“进化”了很多,从“猜猜我是谁”等“小儿科”手段,到能报出受害者个人信息的“精准诈骗”,要第一眼就看穿骗局越来越难。

3、学习防骗知识。在源头上,养成良好习惯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比如有专家总结出“一卡两码三要素”“四要三不要”,包括妥善保管银行卡、不转发短信验证码、不要“一套密码走天下”等,应当成为常识。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2016最新诈骗手段有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黑律帮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