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一个看似离我们日常生活遥远,实则可能随时触犯的法律规定。它指的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且情节严重的行为。一旦构成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将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这不仅是对受害者名誉权的一种法律救济,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守与维护。
- 1、诽谤罪能怎么判刑
- 2、诽谤罪怎么判刑
- 3、侮辱诽谤罪最严重的可以判几年
- 4、恶意诽谤罪是否会坐牢判刑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诽谤罪能怎么判刑 (一)

优质回答犯诽谤罪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以下是关于诽谤罪判刑的详细解答:
刑罚种类:
犯诽谤罪的自然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可能面临的刑罚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主观动机要求:
构成诽谤罪的主观动机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信息为虚假,且知晓该行为会损害他人名誉,却希望这种损害结果发生。
不构成诽谤罪的情况:
若行为人误将假事实当作真事实扩散,或者虽然扩散了假事实但并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的特殊规定:
若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且被害人向法院提出指控但举证困难时,法院有权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综上所述,诽谤罪的判刑主要依据行为人的主观动机、行为后果以及是否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等因素综合考虑。
诽谤罪怎么判刑 (二)
优质回答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且情节严重。诽谤罪通常为自诉案件,但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可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诽谤罪的量刑标准一般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主观要件
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误将虚假事实当作真实事实散布,或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客观要件
捏造事实: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捏造虚假事实的行为。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他人名誉,也不构成诽谤罪。
散布行为:捏造的虚假事实必须被公开散布,包括口头传播、书面发布、网络传播等方式。
情节严重:诽谤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如多次诽谤、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等严重后果。
客体要件
他人名誉权:诽谤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犯罪对象是特定的自然人。
主体要件
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诽谤罪。
一般情节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情节一般的诽谤行为,法院通常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情节特别恶劣
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诽谤行为情节特别恶劣,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法院可判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自诉与公诉
自诉案件:诽谤罪通常为自诉案件,被害人需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诉案件: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可提起公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侮辱诽谤罪最严重的可以判几年 (三)
优质回答《刑法》中对侮辱诽谤罪规定的最严重的判刑标准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侮辱诽谤罪的具体犯罪情节,也有可能对嫌疑人判处拘役或者管制。在我国,侮辱诽谤罪是自诉案件,除非侮辱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侮辱诽谤罪最严重的可以判几年
侮辱诽谤罪最严重的可以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较轻的处罚是拘役、管制。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侮辱诽谤罪的量刑原则有哪些
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近或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三、涉嫌侮辱诽谤罪满足哪些条件才可以逮捕嫌疑人
(一)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二) 可能判处徒刑刑罚;
(三) 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四、侮辱诽谤罪的定罪证据需符合哪些要求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综上所述,侮辱诽谤罪最严重的量刑标准不会超过三年有期徒刑的,而且侮辱诽谤行为一般不构成刑事犯罪,除非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比如造成受害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的严重后果,不构成刑事犯罪的,实施侮辱诽谤的当事人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恶意诽谤罪是否会坐牢判刑 (四)
优质回答恶意诽谤罪在情节严重时,会坐牢判刑。以下是关于恶意诽谤罪判刑的详细说明:
定义与情节:恶意诽谤罪是指故意虚构事实,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且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构成犯罪的关键要素。
法律制裁: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对于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控诉处理:此类罪行一般由被害者提出控诉处理。但如果罪行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或国家利益,将不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范畴,即司法机关可主动介入调查和处理。
网络诽谤的特殊规定:若通过网络实施诽谤行为,且被害人难以提供证据,法院有权请求公安机关协助收集证据,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
综上所述,恶意诽谤罪在达到法律规定的“情节严重”标准时,确实会面临坐牢判刑的法律后果。
相信关于诽谤罪判刑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黑律帮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