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 一、条例背景与意义
- 二、条例主要内容
- 三、湖南省实施成效
- 四、注意事项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湖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湖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湖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湖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为农民工工资支付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条例背景与意义
《条例》的制定,源于国家对农民工欠薪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民工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工资权益的保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湖南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农民工数量众多,工资拖欠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制定《条例》对于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具有重要意义。
二、条例主要内容
《条例》围绕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明确了多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1. 责任明确: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负属地责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程建设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发改、财政、公安等部门负有相应的监管职责。同时,用人单位作为市场主体,也要履行其主体责任。
2. 制度保障:《条例》将实名制、分账制、总包代发制和工资保证金等在实践中成熟有效的措施上升为法律规范。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确保工资安全;推行分包单位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制度,减少中间层次,克服层层转包;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保障工资发放到人。
3. 严格监管: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并约定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公开举报投诉电话、网站等渠道,依法接受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举报、投诉。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将依法进行查处,并实施失信联合惩戒。
4. 维权渠道:《条例》为农民工依法维权提供了有效渠道。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有权依法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投诉,或者依法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
三、湖南省实施成效
自《条例》实施以来,湖南省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完善工作机制、突出源头治理、强化考核激励等措施,有效遏制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同时,湖南省还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全省统一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实现了对在建工程项目基本信息、农民工考勤记录、工资专户信息以及农民工工资发放明细等数据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四、注意事项
在实施《湖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引导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
2. 加强监管执法,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形成有力震慑。
3.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条例》得到有效实施。
- 1、农民工工资的支付周期
- 2、《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 3、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法订立书面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不
- 4、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 5、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是什么
湖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相关问答
农民工工资的支付周期 (一)
贡献者回答农民工工资必须按至少每月一次的方式来支付。
法律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第三条农民工有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
农民工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完成劳动任务。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与农民工书面约定或者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支付周期和具体支付日期足额支付工资。
第十三条实行月、周、日、小时工资制的,按照月、周、日、小时为周期支付工资;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工资支付周期由双方依法约定。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二)
贡献者回答《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是国务院于2019年12月4日通过并公布的一项法规,自2020年5月1日起实施,旨在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劳动报酬。以下是该条例的主要内容:
农民工工资支付权利:条例明确规定农民工有权利按时领到工资,不得拖欠。这是条例的核心原则,旨在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政府监管责任:政府各级部门需负责监管,乡镇街道需处理拖欠工资纠纷。同时,条例强调市场主体、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
具体支付方式:农民工工资须以货币形式通过银行转账或现金支付,并实行实名制管理。条例详细规定了工资支付周期、形式与周期内的具体支付日期,确保支付过程的透明和规范。
工程建设领域特殊规定:在工程建设领域,条例对建设单位资金安排、工程款支付担保、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等做出了严格规定。这些规定旨在从源头上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监督和惩罚机制:条例强调了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包括建立信用记录、实施联合惩戒和追究法律责任等措施。这些机制旨在确保条例的有效执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法订立书面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不 (三)
贡献者回答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法订立书面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
这一规定是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制定的,旨在确保农民工能够按时足额获得工资,保障其合法权益。具体来说:
一、规定背景
在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是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一些建设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工资支付方面存在不规范行为,导致农民工工资被拖欠或克扣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出台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其中就包括了关于人工费用拨付周期的规定。
二、规定内容
根据条例规定,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在订立书面工程施工合同时,应当明确约定人工费用的拨付周期。这一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以确保农民工能够按月获得工资。这一规定有助于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减少工资拖欠和克扣现象的发生。
三、规定意义
保障农民工权益:按月支付工资是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之一。这一规定有助于确保农民工能够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维护其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通过规定人工费用的拨付周期,可以促使建设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单位更加规范地进行工资支付,从而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有助于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法订立书面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这是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规范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四)
贡献者回答《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即《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是为了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而制定的行政法规。以下是该条例的主要内容概述:
制定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条例,旨在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确保农民工能够按时足额获得工资。
适用范围与定义:本条例适用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情况。其中,农民工是指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农村居民;工资是指农民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后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
农民工权利:农民工有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同时,农民工也应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完成劳动任务。
政府责任: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负责,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并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进行考核和监督的内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也应加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矛盾的排查和调处工作。
治理原则: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应坚持市场主体负责、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的原则,按照源头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要求,依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是什么 (五)
贡献者回答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即《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该条例是为了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规定而制定的行政法规。以下是该条例总则中的核心内容:制定目的:为了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所称农民工,是指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农村居民;所称工资,是指农民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后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农民工权利:农民工有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同时,农民工也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完成劳动任务。政府责任: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负责,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协调机制,并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进行考核和监督的内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矛盾的排查和调处工作。治理原则: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应当坚持市场主体负责、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按照源头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要求,依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黑律帮网希望湖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