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法院管辖权最新规定
- 2、管辖权与豁免权的区别是什么?
- 3、主权与管辖权区别
- 4、简述国际法院的管辖权
- 5、司法管辖权属地原则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法院管辖权最新规定 (一)

优质回答法院管辖权最新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基层人民法院承担更多一审职责
新规定明确指出,在民事诉讼案件中,基层人民法院将承担更多的一审职责。这一调整旨在减轻上级法院的工作负担,使司法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同时,这也使得民众能够更便捷地获得法律服务,降低了诉讼成本,提高了司法效率。
二、跨区域案件管辖原则更加灵活
针对跨区域案件,新规提出了更加灵活的管辖原则。这一变化有助于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确保案件审理的客观性与独立性。通过灵活的管辖原则,可以更加公正地处理涉及多个地区的案件,维护司法公正。
三、网络犯罪等新型案件管辖权划分细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等新型案件日益增多。新规对这些新型案件的管辖权划分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明确了不同类型网络案件的管辖法院。这一调整体现了法律对新兴领域的关注与适应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打击网络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法院管辖权的最新规定旨在更公平、公正地处理各类案件,确保司法程序的透明与高效。这些变化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管辖权与豁免权的区别是什么? (二)
优质回答豁免权与管辖权的关系,简言之,一个有权管,即具有管辖的权利;另一个不让管,即具有豁免的权利。
一、管辖权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以及对在其领域外的本国人行使管辖的权利。一般来说,管辖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属人管辖权。这是指各国对具有本国国籍的公民实行管辖的权利。
2、属地管辖权。这是指国家对领域内的一切人(除享有外交豁免者外)、物和发生的事件具有的管辖权。
3、保护性管辖权。这是指国家对于外国人在该国领域外侵害该国的国家和公民的重大利益的犯罪行为有权行使管辖。
4、普遍性管辖权。根据国际法,国家对于国际犯罪,无论犯罪人的国籍如何,也无论他在何处犯罪均有权实行管辖。
二、豁免权
简单地讲,就是因满足某种法定条件或存在某种法定情形时,特定主体可以免受相关法律追诉与制裁的权利。豁免权就适用主体之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情形:
1、司法豁免权:给予法官或行政官豁免民事责任;
2、议会豁免权,又称言论免责权:给予国会议员可以自由讨论议题;
3、外交豁免权内容包含刑事裁判之豁免,可不受驻在国刑事追诉,且享有行政与民事豁免,不受强制执行及处分;
4、元首豁免权:是指总统除犯内乱或外患罪外,非经罢免或解职,不受刑事上之诉究,为刑事豁免权之一种。
主权与管辖权区别 (三)
优质回答1.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核心属性,它代表国家在国际法上的独立性,允许国家自主处理国内外事务。
2. 管辖权是国家对特定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实施法律管辖的权利。它通常分为四个主要类别:
- 属人管辖权:涉及对具有本国国籍公民的管理和控制。
- 属地管辖权:指国家对其领土内所有人(除外交官等享有特权者外)、物体和事件的法律管辖。
- 保护性管辖权:国家对在领土外犯下侵害其国家或公民重大利益罪行的人的管辖权。
- 普遍性管辖权:根据国际法,国家对某些国际犯罪行为拥有管辖权,不论犯罪者国籍或犯罪地点。
简述国际法院的管辖权 (四)
优质回答【答案】:国际法院有诉讼管辖和咨询管辖两项职权。(1)诉讼管辖权。国际法院行使诉讼管辖权,涉及“对人管辖”,和“对事管辖”两个方面:“对人管辖”是指谁可以成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方。《国际法规约》规定,只有国家才能成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国。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国有三种情况:①联合国会员国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然当事国;②非联合国会员国可根据《宪章》第93条成为《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③非联合国会员国亦非规约当事国,根据安理会决定的条件事先向国际法院书记处交存一项声明表明愿意根据《联合国宪章》、《国际法院规约》、《国际法院规则》的条件接受国际法院的管辖,保证认真执行法院判决和承担《宪章》第94条规定的会员国的一切义务,即可成为诉讼当事国。“对事管辖”是指什么事项可以为国际法院管辖的对象。根据《国际法院规约》;国 际法院管辖的案件有三种:①争端当事国提交的一切案件。②《联合国宪章》或其他现行条约所特定的一切事件。③国家事先声明接受国际法院管辖之一切法律争端。(2)咨询管辖权。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以及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以及请求复核行政法庭判诀的申请书委员会,均可就其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咨询意见没有法律约束力。
司法管辖权属地原则 (五)
优质回答属地管辖原则是指采取确定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的司法管辖权的原则。
属地管辖原则的适用标准主要有三种:
1、被告所在地标准;
2、诉讼标的或财产所在地标准;
3、法律事实发生地标准。
对国内犯的适用原则—属地管辖原则有: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
属地管辖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属人管辖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民诉法中地域管辖原则是怎样的如下:
1、民事诉讼一般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在经营居住地与住所地不一致的,一般由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
2、对于一特殊的情形,如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等情形的,由原告地法院进行管辖。
3、合同纠纷由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4、如果两个的法院对同一案件都具有管辖权的,由最初受理案件的法院管辖,如果管辖权不明确的,可以由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5、对于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等适用的是专属管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七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十九条 高级法院管辖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第二十条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二)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第二十一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通过上文关于管辖权的相关信息,黑律帮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黑律帮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