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氨投毒案,二甲氨基化学式

二甲基氨投毒案,二甲氨基化学式

导语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业与科学的进步,然而,不当的使用或管理却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二甲基氨(二甲胺)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在工业、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高毒性和易挥发的特性也使之成为潜在的危险源。近年来发生的二甲基氨投毒案,更是将这一化学物质推上了风口浪尖。本文将围绕二甲基氨投毒案及二甲氨基的化学式,深入探讨其相关知识,以期提高公众对化学物质安全使用的认识。

二甲基氨投毒案概览

提及二甲基氨投毒案,不得不提的便是震惊全国的复旦投毒案。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发生了一起故意杀人案件,受害者为该校研究生黄洋,犯罪嫌疑人为其室友林森浩。林森浩因日常琐事对黄洋心生不满,决意采用投放毒物的方式加害。他利用自己在实验室的机会,将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注入饮水机中,导致黄洋饮用后中毒身亡。此案不仅令社会各界震惊,更引发了对危险化学品管理及校园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

二甲氨基的化学式及性质

二甲氨基是二甲胺分子中去掉亚氨基上的氢原子后剩下一价的基团,化学上常以-N(CH3)2表示。二甲胺本身在室温下为气体,有类似氨的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具有弱碱性,与无机酸能生成易溶于水的盐类。其毒性分级为高毒,易燃易爆,燃烧时会产生有毒的氨氧化物烟雾。长期接触二甲胺可能对人体造成皮肤黏膜刺激、呼吸系统损伤、神经系统抑制、肝肾毒性及致癌风险等危害。

二甲基氨投毒案的社会影响与警示

复旦投毒案的发生,不仅夺走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更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此案暴露了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漏洞,以及部分人群对化学物质安全使用的无知与漠视。它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提高公众对化学物质安全使用的认识。同时,学校、企业等场所也应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甲基氨的安全使用与防护措施

鉴于二甲基氨的高毒性和易挥发性,其安全使用至关重要。作业人员需穿戴防护服、护目镜及防毒面具,避免直接接触。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定期检查设备,防止泄漏。一旦发生泄漏或接触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如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隔离、限制出入,并切断火源。接触者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就医处理。

全文总结

二甲基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推动工业与科学发展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危险。复旦投毒案的发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和安全使用教育。通过深入了解二甲氨基的化学式及性质,以及二甲基氨的安全使用与防护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未来,我们期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化学使用环境。

cl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

优质回答4Cl02+2H2O=2Cl2+3O2+4HClO二氧化氯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氯的5倍,20℃,10KPa分压时达8.3g/L,在水中溶解成黄色的溶液。

二氧化氯(ClO2)是汉弗莱·戴维于1811年发现的。根据浓度的不同,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红色的气体,分子量67.45,具有与氯气相似的刺激气体,760mmHg时沸点11℃,溶点-59℃,比重为3.09g/L。空气中的体积浓度超过10%便有爆炸性,但在水溶液也是十分安全的。

与氯气不同,它在水中不水解,也不聚合,在PH=2~9范围内以一种溶解的气体存在,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二氧化氯(ClO2)中含氯52.6%,Cl+4→Cl-1的氧化过程中有5个电子转移,故其当量有效氯为52.6%×5=263%,这表明ClO2氧化能力是Cl2的2.5倍左右。ClO2与Cl2很大的不同是ClO2是一种强氧化剂,而不是氯化剂,不产生氧化反应。因此,二氧化氯与酚反应不产异味很大的氯苯酚,二氯化氯与腐殖质及有机物反应几乎不产生发散性有机卤化物(TOX),不生成并抑制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三卤甲烷(THM),二氧化氯不与氨及氨基化合物反应。

二氧化氯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它能有效破坏水体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如苯并芘、蒽醌、氯仿、四氯化碳、酚、氯酚、氰化物、硫化氢及有机硫化物氧化有机物时不发生氯代反应。由于ClO2的高效、安全、无毒,在美国,ClO2用于饮用水处理已超过50年。

在工业冷却水处理、乳制品行业、肉类加工行业、其他食品和饮料行业中都用具有氧化作用的二氧化氯做微生物灭杀剂。在纸浆和造纸行业用作漂白剂。,在市政污水处理中作消毒剂。工业污水处理设施也使用二氧化氯,因为二氧化氯对某些化合物具有选择性,包括苯酚、硫化物、氰化物、硫代硫酸盐、硫醇等。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在向下钻眼时使用二氧化氯,并且是一种刺激性添加剂。 2.

CsICl2溶液与KI溶液反应,有碘生成

,原理是什么

,化学方程式是什么答:CsICl2+KI=CsCl+KCl+I2

在CsICl2中碘为+1价,在KI中为-1价,两者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碘单质。阅读全文:

38

评论:

0

鲁米诺的制备 (二)

优质回答鲁米诺(luminol),又名发光氨,英文名5-Amino-2,3-dihydro-1,4-phthalazinedione。 它常温下是一种黄色晶体或者米黄色粉末,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化学试剂。它的化学式是C8H7N3O2 结构式在下面的图图里面有。同时,鲁米诺又是一种强酸,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 法医学上,鲁米诺反应又叫氨基苯二酰一胼反应,可以鉴别经过擦洗,时间很久以前的血痕。生物学上则使用鲁米诺来检测细胞中的铜、铁及氰化物的存在。 3-硝基邻苯二甲酸可作为鲁米诺的合成原料。3-硝基邻苯二甲酸与肼在高沸点溶剂(如二甘醇)中发生缩合反应,失去一分子水,生成3-硝基邻苯二甲酰肼。然后以保险粉还原3-硝基邻苯二甲酰肼中的硝基,得到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即是鲁米诺。 鲁米诺只有用氧化剂处理过才会发光。通常使用双氧水和一种氢氧化物碱的混合水溶液作为激发剂。在铁化合物催化下,双氧水分解为氧气和水: 2 H2O2 → O2 + 2 H2O 实验室中常以铁氰化钾作为催化剂铁的来源,而法医学上的催化剂则恰好是血红蛋白中的铁。很多生物系统中的酶也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鲁米诺与氢氧化物反应时生成了一个双负离子(Dianion),它可被过氧化氢分解出的氧气氧化,产物为一个有机过氧化物。该过氧化物很不稳定,立即分解出氮气,生成激发态的3-氨基邻苯二甲酸。激发态至基态转化中,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存在,波长位于可见光的蓝光部分。在检验血痕时,鲁米诺与血红素(hemoglobin,血红蛋白中负责运输氧的一种蛋白质)发生反应,显出蓝绿色的荧光。鲁米诺的灵敏度可以达到一百万分之一。即1滴血混在 999,999滴水中时也可以被检验出来。不过它与其他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也发生反应,但是显示的颜色和显色的时间长短都是不同的。 即使犯罪现场的血迹已经被擦过或清除过,调查者依旧可以使用鲁米诺找到它们的位置。实际上,调查者在要调查的区域内喷洒鲁米诺和激发剂溶液,血中的铁立即催化鲁米诺的发光反应,使其产生蓝色光芒。该反应需用的催化剂量非常少,因此鲁米诺可以检测痕量的血迹。发光大约持续30秒钟,可通过长曝光的照片观察出,其周围环境不可以太亮。 鲁米诺有一些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 * 鲁米诺在铜、含铜合金、辣根或某些漂白剂的存在下发出荧光。因此如果犯罪现场被漂白剂彻底处理过,则鲁米诺发出的荧光会强烈掩盖任何血迹的存在。 * 鲁米诺可以检测出动物血及尿中的少量血,因此如果待测房间中含有尿或动物血,检测结果会有偏差。 * 鲁米诺与排泄物反应,发出的光与和血反应发出的是相同的。 * 鲁米诺可能干扰其他检测,然而鲁米诺并不干扰DNA的提取。

明白二甲基氨投毒案,二甲氨基化学式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黑律帮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