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戒毒有什么区别 (一)

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戒毒有什么区别

优质回答区别主要有二:

一是主观不同:强戒是期限内限制人身自由,而自愿戒毒是不涉及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戒毒和自愿戒毒的根本区别在于吸毒者的主观意愿上,后者是自愿的,而前者绝大多数是不自愿的。

强制戒毒实际上是一种执法行为,主要是由国家公安机关和司法部门执行的,是针对吸毒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矫正的执法机构,是把戒毒者看成是违法者,戒毒者自己也是被强迫接受戒毒的。而自愿戒毒是一种医疗行为,在正规医疗机构中进行,把戒毒者当成反复发作的脑病病人来对待,同时戒毒者自己是自愿去戒毒机构的。

二是法律强制不同:强戒是由公安机关做出的强戒决定,有法律强制性,且解除必须由公安机关同意,自愿戒毒是与自愿戒毒部门签协议,不涉及法律问题!由于戒毒者被动与主动的不同,我国政策也有特别指出,对主动自愿接受戒毒治疗的吸毒人员,公安机关对其原吸毒行为不予处罚。

《戒毒条例》第十三条对吸毒成瘾人员,县级、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并出具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送达本人及其家属,通知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

第十四条社区戒毒人员应当自收到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社区戒毒执行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报到,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到的,视为拒绝接受社区戒毒。

扩展资料

发现家人吸食冰毒:一般来讲,像吸食冰毒这种,很多都是因好奇开始尝试毒品到吸毒成瘾,而强制隔离戒毒的特点是脱毒率高,隔离期间能有效地约束解戒毒者的各种不良行为,但戒毒人员缺乏心理治疗与后期回归社会的康复治疗,回归社会后可能面对复吸等挑战。

冰毒会让吸食者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比如被害妄想、幻觉、多疑,常常活动过度、情感冲动、不吃不睡,甚至有暴力倾向;吸食者不吸食就会有脱瘾症状,比如精神萎靡、嗜睡、呆滞,甚至有自杀倾向。而自愿戒毒医疗机构主要通过专业医疗技术手段,及时有效的控制冰毒所导致的急性戒断症状发作,缓解稽延性症状和神经精神症状。

戒毒的方法有哪几种 (二)

优质回答常见的戒毒方法有三种:(1) 自然戒断法,又称冷火鸡法或干戒法。是指强制中断吸毒者的毒品供给,仅提供饮食与一般性照顾,使其戒断症状自然消退而达到脱毒目的一种戒毒方法。其特点是不给药,缺点是较痛苦。(2) 药物戒断法,又称药物脱毒治疗。是指给吸毒者服用戒断药物,以替代、递减的方法,减缓、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的痛苦,逐渐达到脱毒的戒毒的方法。其特点是使用药物脱毒。(3) 非药物戒断法。是指用针灸、理疗仪等,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反应的一种戒毒方法。其特点是通过辅助手段和"心理暗示"的方法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痛苦达到脱毒目的。缺点是时间长,巩固不彻底。意见建议:需要提醒的是戒毒没有灵丹妙药,吸毒者不要迷信或幻想有什么戒毒的特效药,只有横下决心进行科学的综合治疗,才能彻底摆脱毒瘾。

戒毒康复治疗工作主要包括哪三个阶段 (三)

优质回答戒毒康复治疗工作主要包括如下三个阶段 :

脱毒治疗阶段。这是戒毒的开始,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是吸毒成瘾者顺利渡过急性戒断反应期其解决生理上的依赖症状。这一阶段通常需要10—20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康复治疗阶段。该阶段主要通过心理疏导、正面教育、社会帮教、体育锻炼、改善营养等措施缓解或消除稽延性症状和心理依赖。重点是帮助脱毒人员矫正不良心理行为,完成心理上的康复,使脱毒人员能够重返社会。这需要半年到1年的时间。

后续照管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戒毒者回归社会之后,建立一套监督、扶持、帮教系统给予后续照管,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职业辅导,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和鼓励,使他们更快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这一阶段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目前帮助吸毒人员临床脱毒的时间已经缩短到1周到15天。但脱毒之后仍然需要大量帮教工作。由于吸毒人员往往体质较差,不少人脱毒之后心理上对毒品的依赖仍然十分明显。联合国禁毒署提出禁毒的重要环节是减少毒品消费。

美国、欧洲各国从80年代末开始尝试通过自愿戒毒门诊为吸毒人员提供药物缓解稽延性症状,用替代药品抵消对人体有巨大伤害的各种毒品,取得了较好的成效。90年代中期以来这一做法迅速在全球推广。

目前戒毒有哪些方式? (四)

优质回答戒毒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身体脱毒,二是预防复吸(心理脱毒)。现有疗法通常都是针对身体脱毒的,心理脱毒的干预措施较少。而对毒品的心瘾的持续存在,是导致复吸的主要原因。

1. 以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为例,戒毒措施主要包括:强制戒毒、药物替代治疗、心理行为干预等。

1.1 强制戒毒通过阻断吸毒者与毒品的接触实施戒毒,在强制戒毒期内患者可能保持操守,但绝大多数吸毒者强制戒断后均在短时间(3 – 6月)内复吸。

1.2药物替代治疗主要针对成瘾时相关神经递质脑内特定的受体,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往往可以分为三类:完全性阿片受体激动剂、部分性阿片受体激动剂和阿片受体拮抗剂。

1.2.1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完全性受体激动剂)只是暂时性(36h)地避免了戒断反应的发生,为保持长期操守需要每天服用一次。

1.2.2丁丙诺啡是一种部分性受体激动剂,在戒毒治疗中的作用与美沙酮相似。

1.2.3纳曲酮是阿片类受体的拮抗剂,能够阻断阿片类药物与其受体的结合,吸毒者再次摄入阿片类药物时不再产生“high”的成瘾体验,进而可能不再使用毒品。依据用药途径的不同,分为:纳曲酮皮下埋置和口服,短期(3-6月)疗效尚可但往往在半年后复吸。

1.3心理行为干预治疗以及社区康复等措施试图通过非药物的、非住院的措施,借助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社区支持等手段,矫正成瘾者的心理、行为障碍,达到戒毒的目的,

1.4其他的戒毒尝试包括针灸治疗、中药治疗等,均未能取得较好的治疗预期。

1.5 近些年来出现的脑起搏器戒毒,通过将电极植入到脑内与心瘾产生密切相关的重要结构,直接干预这些结构的功能,达到戒除心瘾的目的,可以说是一种“治本”的技术,临床疗效显著,是目前戒毒领域最科学、最先进的技术。

2.对于新型毒品而言,比如冰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替代药物。

相信关于决定尝试采取戒毒医疗保障社会化运作的方式,保障戒毒场所戒毒医疗工作的开展和需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黑律帮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