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害了多少家庭

保健品陷阱:多少家庭的辛酸泪
在追求健康与长寿的路上,人们总是愿意尝试各种方法,而保健品作为其中的一种,因其标榜的神奇功效和便捷性,长久以来深受部分群体的青睐。然而,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数家庭的辛酸与泪水。保健品市场的乱象,不仅掏空了消费者的钱包,更在无形中摧毁了许多家庭的幸福与安宁。本文将深入探讨保健品如何成为部分家庭的梦魇,揭示其背后的真相。
虚假宣传,夸大其词
保健品市场中最常见的问题便是虚假宣传。从“包治百病”到“延年益寿”,各式各样的夸大承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渴望健康的人们趋之若鹜。不少老年人,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辨别能力,加之对健康的迫切需求,往往容易轻信这些天花乱坠的广告词。然而,当满怀期待地服用后,却发现所谓的“神奇效果”不过是一场空,有的甚至因盲目服用导致身体出现不良反应,原本的健康状况反而每况愈下。这些虚假宣传,不仅浪费了消费者的金钱,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让许多家庭在希望与失望间徘徊。
价格高昂,经济负担沉重
保健品市场的另一个顽疾便是价格虚高。不少保健品打着“高端”、“进口”的旗号,标价动辄成千上万,远超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一些不法商家还利用老年人的孤独感和信任,通过亲情营销、会议营销等手段,诱导其购买大量不必要的产品。许多家庭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老人甚至为此拿出了毕生积蓄,导致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因经济压力而变得紧张。这种因保健品引发的家庭矛盾,不仅破坏了家庭和谐,也让社会对保健品行业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非法添加,危害健康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保健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分,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快速见效,吸引顾客,部分厂家会在保健品中偷偷加入西药成分,如降糖药、降压药等。这些未经医生指导擅自服用的药物,不仅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还可能因剂量不当引发严重的身体反应。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肝肾功能相对较弱,对这些非法添加的耐受力更低,长期服用无疑是在拿生命开玩笑。由此引发的健康问题,不仅给个人带来痛苦,也让整个家庭陷入无尽的担忧与焦虑之中。
总结而言,保健品的滥用与市场的无序,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家庭幸福的重大隐患。面对这一现状,消费者需提高警惕,理性消费,不轻信广告宣传,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意见。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和非法添加等行为,净化保健品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当消费者、企业与社会各界携手共治,才能真正让保健品回归其应有的辅助健康角色,避免更多家庭因盲目追崇保健品而陷入不幸的境地。
家长给孩子购买排铅保健品,危害重重 (一)
答家长给孩子随意购买排铅保健品,确实存在重重危害。主要危害及注意事项如下:
误导治疗:很多广告将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如贫血,错误地归结为铅中毒,导致家长盲目购买排铅保健品。实际上,大多数儿童的血铅水平并不会导致健康问题,只有当血铅含量高于250微克/升时,才需要考虑驱铅治疗。
双刃剑效应:排铅保健品在促进铅排出的同时,也可能增加铅的吸收。这意味着,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孩子体内的铅水平不降反升。
副作用风险:部分孩子在服用排铅保健品后,可能会出现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甚至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疾病。
忽视真正源头:使用排铅保健品前,应首先积极寻找并去除铅污染源,如空气、家庭居室、生活用品中的铅。忽视这一点,单纯依赖保健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定期检测与医嘱:家长应每年定期带孩子到正规专业门诊检测血铅水平,一旦发现超标,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进行治疗,而不是自行购买保健品。
因此,家长应谨慎对待排铅保健品,从源头上预防铅中毒,确保孩子的健康。
老年人买保健品洗脑 (二)
答很多家里有老人的朋友都对保健仪器跟保健药材深恶痛绝(以下统称为保健品),这些销售人员不仅忽悠老人购买这些乱七八糟不知有效没效的东西,还时不时挑起家庭矛盾。更可气的是给老人灌输子女不买就是不孝顺的理念。一方面自己身边很多朋友的老人都深受其害,另一方面有幸认识几位从保健品行业跳出来的销售,骗老年人买保健品洗脑,那么老人受骗后怎么办?接下来告诉大家一些老人防骗小知识。
方法1:从老年人那拿过产品介绍、产品说明书,观察产品编号、厂家名字,并在食药监局、工商局网站上查公司资质。
方法2:“教授”“专家”的名字,在网上进行搜索,如果是正儿八经的话,在卫生局都可以查到对应的注册信息,通常这些讲课的人工资都很低,暂时找不到工作或者没什么学历的人。
方法3:在网上查出此产品被投诉的新闻给老人看。
方法4:对产品原理进行搜索,比如产品为激光仪器治疗某某病,可以搜索“激光可以治疗某某病吗”。
有时,老年人虽然固执,但是在事实罗列的基础上,他们也是有自己的判断的,有时候嘴上不放松但是心里已经自己犯嘀咕了。可能有些老年人文化程度并不高,讲原理他们听不懂,但是有没有资质这种信息,在他们心里肯定也是能产生影响的。
倍领安全网提醒您: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老人被骗后处理方法以及老人被骗后维权方法可以关注本网站搜索查看,希望能帮到您。
老年人吃保健品的危害 (三)
答老年人吃保健品可能有以下危害:
1. 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保健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2. 肝肾负担增加:老年人的肝肾功能逐渐下降,身体对药物的代谢和排除能力减弱。保健品可能含有一些不确定的成分,过分依赖或滥用会增加肝肾负担,加重疾病的病情。
3. 营养过剩: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摄入过多的保健品可能导致营养过剩,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过量摄入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4. 不良反应:部分老年人因年龄和健康状况的原因,对保健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头晕、肌肉酸痛等。
5. 经济负担:保健品往往价格较高,如果老年人长期依赖并滥用保健品,可能会给家庭经济带来一定负担。
因此,老年人在决定食用保健品之前,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和使用保健品。
保健品给老人下套“活到80岁就给100万”,你怎么看? (四)
答去年,在青岛发生过一起老人的自杀事件,就是因为老人把积攒了若干年的十几万块钱,全部买了保健品,在发现自己被骗之后,羞愤难当跳海自杀。
在实际生活当中,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老人被骗,只是他们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对外声张而已,自己上当受骗自己心里明白,把苦往肚子里咽。因为很多老人买保健品,都是背着子女,甚至是在子女的极力阻挠下仍然我行我素一根筋的去买买买,所以在被骗后都不会声张,老人更要脸面,特别是怕被子女揭了短。
老年人为什么听信保健品,我认为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是老年人几乎没有戒备心,他们容易听信他人。我们知道,在网络上传谣言传的最厉害的其实就是老年人,他们老以为是真事,在手机了就会认真的传播,而且还天真的信以为真,在亲戚群、家庭群不停的传,我想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长辈。
二是商家迎合了老年人想要 健康 想要长寿的心理。这种心理类似于病急乱投医,当老年人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时,他们就会很自然的去接触各种各样的医疗办法,特别是一些顽固疾病缠身的老人,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心理上很自然的就接受了。
三是被商家忽悠瘸了。老年人本身就容易被 社会 冷落,儿女上班,子孙上学,他们没事可做,人就容易空虚,这时候突然有商家的销售大爷大妈的问寒问暖,天天电话问候着,会场上照顾着,然后再隔三差五发点鸡蛋,老人们就很容易被说动。再说大多数老人都是善良的,看到小姑娘小伙子们卖力的推销,心里有时不忍心,也拉不下那个面子,只要手里有钱,一般会买。
我对保健品厂商忽悠老年人,专骗老人的做法深恶痛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1、保健品厂商抓住老年人的心理,进行误导宣传,把一些保健品吹嘘成治疗百病,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神药"。更为甚者,把保健品说成是治疗癌症的灵丹妙药。这已不是虚假宣传,而是在谋财害命了。
2、抓住老年人追求 健康 和长寿的心理,对老人授课洗脑。给老人送小纪念品,不厌其烦的上门推销,嘘寒问暖,假装关心关爱老人,已成保健品推销人员的主要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购买他的价格高昂的保健品。
3、许多老年人缺少子女的关心关爱,宁愿相信保健品推销人员的话。甚至倾尽养老的钱,买了一堆保健品。其结果是: 钱花光了,堆了一屋子的保健品,结果人没了。
4、而现在,相信保健品能治病的人群不光是老年人,其年龄段已有年轻化的趋势。有许多的年轻人也开始相信保健品推销人员的误导宣传,购买一些毫无治疗作用的保健品。
5、现在的保健品行业已成为暴利产业,保健品不是药!更不是治疗百病和癌症的神丹妙药,别被忽悠了!
6、再说一篇,保健品不是药,不能够治了百病!
如果你的体内真的缺乏某种物质,完全可以通过平常膳食进行补充。没必要吃这些保健品。
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保持愉悦的心情,是最好的保健品。
这个提法很有意,“保健品”如何给老人下套啊!人步入老年后,身体的各种机能都不如年轻时期,这个是事实。按照中国膳食指南的建议安排一日三餐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必然会导致“老年人”这个群体中有些人,处在营养不均衡的状态,而保健食品(指经国家审核备案)是重要的、高效营养补充食品,因此保健食品可以有效的改善“老年人”这个群体中营养不均衡的问题,提高其生活品质。前提是需要一位有经验且专业的人士指导。文中提到的给老年人下套这种情况,应该是指,某些产品销售人员,为达到销售目的,行欺骗之实的人吧。这应该和保健食品没关系吧。
这个几乎是无解的一个现象,而且是中国特色。
原因多多,略说一二。
1. 现在70岁的老人,受教育程度极低,普遍小学文化。现在的 社会 变化太快,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无法理解这个 社会 上的很多事情,习惯了以接受为主。带着各种高 科技 旗号的保健品向他们扑面而来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这个知识能力去识别这些“伪高 科技 ”。
2. 这个群体的老人,都经历过贫穷饿肚子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亲眼见证了中国由贫穷走向富有,生活越过越好,内心中都希望自己长命百岁,看看以后更好的日子,而且颇有信心。但随着衰老,身体各种机能下降,会有恐慌感,对有着“可以长命百岁,包治百病“宣称的保健品,更符合他们内心的期望,也更容易接受。
3. 这个群体的老人,经历过红火的年代,那个年代,农村夜不闭户,对陌生人的信任度高。
4. 这个群体的老人,很多出问题的,都是与子女没有在一起生活,孤独。当一些人,每天提着鸡蛋大米,上门慰问,嘘寒问暖,老人一觉得很温暖,产生信任感。另一方面,这个年龄的老人,脸面薄,不好意思拒绝这些”好人“们的价虽高但作用更大的商品推销。
5.
忽悠人,谁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了?
保健品不保健。
活到80岁,给100万。
现在的人,敢骗,不过很多人也愿意被骗,100万太诱人了。
商家充分利用人们既想 健康 ,又能得到巨额财富的心里。
只是,不知道商家自己能不能活到80岁。
就像算命先生被抓,警察问他:你怎么没有算到你今天被抓?
算命的说:我算命都是为骗点钱嘛!
我是老年人,我从来没买过保健品,若有病便去医院让大夫开点药。我对什么保健品都不相信,同时吃饭也不挑惕讲究,不管粗粮细粮换着吃,各种蔬莱、肉类都吃。七十五岁,身体还挺好,最主要眼不花,所以沉溺网络。我发现我身边那些年长者,有人买保健品上瘾,儿女若阻止,他们不惜撕破脸皮。保健品毫无用处,我觉得搞好身体的首要因素就是心态好,心态好就能忘掉一切不愉块。
老年人,容易上当,老实人,实在人,太多了。而且城市内退休后,收入还行,儿女们混的也不错,经济条件也挺好,就差身体好了。听到,看到,有保健的食品,药品,必动心思。我前几年也花二万元,买了纳豆之类的保健品,不但没效果,还把我的胃吃坏了。从此,我,在也不相信有保健品了。最好的保健品,就是心情愉快,想吃啥吃啥,想玩就玩,想乐就乐,想唱就唱,想跳就跳,顺其自然,一切都好!
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交智商税,你说的应该是权健,那种能把咽喉癌癌细胞咳出来的商家都有人信,你就没办法去同情了,现在好多保健品公司的套路骗人,开始我还去劝一些人,后来我发现一个道理,就是不想尝试去阻止一个吃屎的人,不然他们不仅不会感激你,还会以为你要给他抢着吃
这对客户的欺骗,活到80能给100万吗?另外营销手段是欺诈!
保健品是骗人的吗? (五)
答回答问题。主要是这个问题太贴近我的生活了。本人是一名医生,父母和朋友的父母还有患者都是保健品的受害者,大学同学正好也是卖保健品的。楼上
的回答很准确,但还是就三点进行补充:产生原因、不良影响、处理措施。
一、原因:楼上已经说得很正确了,补充几点:1、从众心理。我妈妈购买了一款净水器,推销过程就不说了,跟大家说的都一样:上课、洗脑、推销。我在重庆上班,爸爸妈妈在河北老家,还是哥哥告诉我的,除了打电话劝,没有别的办法。老人都不相信自己被骗了,我妈就反复说:“整个村200多号人都买了,你老舅妈买了两万多的,难道大家都被骗了,难道大家都是傻子?"最后一打听,基本上同村同学父母都被骗了。很多人就是抱着你也买,我也买,总不能大家都是傻子,都被骗的典型从众心理。这两年报道的大量案件证实保健品骗局往往受害者众多,金额巨大,持续时间漫长,其中也有监管部门管理的缺失,在这漫长的过程里一直没有打击,往往给人造成这都是老字号老品牌了,而且这么多人都试过了,要有问题早取缔了的错觉。导致骗局越演越烈,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2、逆反心理:中国的父母都有很强烈的家长制权威,只允许他安排子女,不允许子女反对他。如果你直接告诉他,这就是个骗局,他会认为你在挑战他的权威,质疑他的正确性。
我研究生毕业前找工作时,父母听一个远房亲戚介绍说去一个部队医院工作,说的天花乱坠,而父母因为替我找工作吃了不少苦头,遭遇了不少潜规则,就想让我去。询问我的意见,我的反应也很强烈,坚决不去。在此也提醒大家,不光莆田系的医院别去,好多挂着部队牌子的医院也千万别去。好多部队医院都对外承包,挂着羊头卖狗肉,倒还真不是大家在电线杆子上看见的老军医那种,是实打实的部队医院,大夫也穿白大褂,护士麻醉师都有,看着好正规,其实就是一个有路子的野医生,雇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护士,赚够了拍拍屁股走人,有人闹事直接找人撵走,看谁敢在部队医院闹事啊。去那种地方工作,根本不用找人,也不用等人潜规则,就是临时工,承包者就给你拿2000多工资打发了。你要是介绍病人过来还有提成。就一个贼窝,谁愿意去?跟父母说没用,他们就认为你不听话,找借口,好好的机会不珍惜,眼高手低(类似于好多父母强迫子女嫁给不合适的人,子女不乐意,父母却要横加指责)。典型的封建家长制,而且在好多家庭依然存在且强大。电视上报道了好多电信诈骗,上当的都是老年人,银行人员劝说没用,警察劝说没用,要是孩子劝说更来劲了,最后不得不采取拔掉ATM电源这种办法。骗局的道理都是相似的,儿女劝说,只会激发老人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3、杀熟:这年头骗子都是熟人。卖保健品的好多也都是杀熟。我那个卖保健品的同学就是被熟人拉进保健品公司的,先被人洗脑,再洗脑别人,顺便一提,我知道上面说的那个医院是骗子窝也是因为我这个童鞋在里面干过。过去传销都是从自己人下手,现在不传销了,成了讲座了,其实只是不同的壳子,相同的里子。楼上有人说要跟邻居搞好关系,还能帮你,你不知道的是这年头因为保健品讲座,多少年不打招呼的邻居都能天天腻在一起,楼上太低估了保健品从业人员的实力,保健品讲座还有助于改善邻里关系!在医院里,我们是技术科室,但是也见过有病人把隔壁床的病友忽悠一起去买保健品的,当时心里直乐,您都被保健品折腾住院了还不忘祸害别人呢。而且大夫只能劝,不能制止,因为这属于干涉患者选择权。这就是好多大夫也敌不过保健品从业人员的无奈之处啊。
4、权威心理:这个就不举大家都知道例子了,什么三鹿奶粉,藏秘排油,刘星他姥姥都太多了。说个自己的,有一天在公交车上碰见了那个卖保健品的同学,我就逐条批判他那些洗脑课的内容,旁边一车人都听得可带劲了(还有叫好的,看来大家都是被坑过的),但是人家说了一句,让我哑口无言,人家说,你们省*院(我研究生实习医院)的**教授还买我们的产品呢。这句话我真不知道怎么反驳他。因为我确实知道有些老教授也在买保健品。而且好多还为保健品背书,就像当年钱学森提议密集种植,直接导致某位伟人错误认识,掀起了一场饥饿运动。一样一样的,钱老后来还为xxx的人体科学背书。就是这些无节操的专家教授毁了多少人,比骗子还可恨。但是这些只是少数,不能成为大家不去医院的理由。因为同样也是这些老教授,有种心理,我买你保健品可以(人家还真不是自己吃的,就像这年头买字画的都不是用来自己挂的一样),我给你宣传也可以,但你在我眼皮子底下卖就是不可以。好任性!所以在医院里,你基本不用担心他们拿保健品祸害你,教授也怕砸了自己招牌,毕竟广告药过两天就没了,人家还要接着干。年轻大夫更不屑保健药了,绝大多数都是因为那个卖保健药的不靠谱同学。
二:不良影响:
1、威胁生命健康。实名反对楼上所有答案,因为基本都说吃保健药什么的反正吃不死人。每年都有吃保健药吃死的。
实际举例:2012年医院见习时在东北某三甲医院内分泌就见到过有个中年女性,因为浮肿住院,为什么浮肿呢,因为肾坏了,为什么肾坏了呢,因为糖尿病,当时测血糖时血糖仪的比色卡直接就成蓝色了(血糖高成蓝色),仪器一测,显示HI(传统血糖仪超过30就无法显示,只能显示HI),最后只能采血去检验科测实际值。血压也高。问她都吃什么药,那时有个挺火的黄金一号,她吃的就是那个,还有什么降压神药,都是广告药。注意,都是健字,还口口声声说自己吃了药挺管事。那时觉得心理默默同情又一个被忽悠的。结果后来上内科课程的时候老师说的让我挺深刻,我才意识到自己too young too simple。
关键来了,请看下划线保健药是有效果的,但那是因为添加了禁止添加的药品。但是具有严重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会死人的!
新一代的保健药已经不是过去那种纯淀粉药片了,为了证明自己确实能治病,往往添加了药品,确实有效,也确实违法。其中有1、管制类药品,如止咳药中添加吗啡类及其衍生物,美容针里肉毒杆菌毒素超标。2、现正在应用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如减肥药添加肾上腺受体激动剂,春药里添加西地那非(就是伟哥)。因为没有明确的剂量提示,也没有医嘱,宣称无副作用,导致患者盲目加大剂量,尤其处方药本身就是有明确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非处方药也有,只不过比处方药应用范围稍微宽松,但并不代表就是完全安全的。在没有医嘱下,吃死人的很多,详情可百度“花季少女吃减肥药致死”等新闻。3、已经淘汰的第一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最可怕的就是这种。最常见的也是这种。比如说,保健品宣传降压效果,里面往往添加硝苯地平,这个药现在还在使用,但是作为第一代CCB,因为缺点太明显,已经不用于高血压的首选治疗了。但是呢,降压效果很明显,但是,还记得过去说有老年人吃降压药自杀的吗,其中就有吃硝苯地平的。有时也会添加利血平,这个药属于中枢性降压药,但是因为更好的降压药出现,基本上已经退出一线了。这两种药比较便宜,而且有时候很有效果,保健品厂家往往超量添加,确实降压好明显啊,好多老年人说,你看,保健药就是好,血压降低的就是快。确实,死的也快。先不提那明显的副作用,就是你降压太快,也是可以直接死人的。至于具体机制,可以私信我,我给你抄书,麻蛋,光一个机制就是一本书啊。但最起码的道理你要相信,这些药被淘汰,背后总是有太多人命的!
2、严重的社会及家庭损失。
1、强烈的心理创伤: 就拿我妈来说,当时七大姑八大姨都说她上当了,老人不接受,觉得自己还不是为了家人健康,反而好人没好报。后来终于认识到自己错了,过年时跟我哭诉,我现在还记得原话:“大家都说我错了,连孙女都说我错了,我活了六十多了,反而做啥啥不对,你们都指责我,老了老了,反而不招人待见了,谁都不相信我了,还不如死了算了。”当时听完我的眼泪就下来了,那时觉得妈妈太可怜了。一个骗局最可怕的不是经济损失,是骗局过后严重的心理创伤。倾家荡产不可怕,可怕的是站不起来的心!楼上说顺着老人的,你们的纵容只会造成老人的执迷不悟,最后给他带来更大的伤害。老人也是一辈子过来的,不傻,总有醒悟的一天,可是他们已经赔不起了!但是骗局过后一味指责的小年轻更是没良心,你不知道老人也会心疼!
2、社会的小动荡:前面说了,现在的保健品骗局受害者众多,多小到一个小区,一个村的老年人都受骗,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老年人。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时候的传销热,传销骗局揭露后社会动荡了很久。那么多老人被骗,很多都是毕生积蓄,走向极端的很多,为防和谐,点到即止。
三、处理措施:
1、立法:任何时候解决问题首先靠法律。楼上也说了,保健品就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可惜,这不是我们能解决的。
2、拒绝:要勇敢像老人和保健品说不。不光你要说不,你要让长辈也帮你说不。上面提到中国家长封建权威观念很重,儿女反对只会激发他的逆反心理,这时候,你就要借助长辈的力量。父母更习惯听取同辈人的意见,平等才有对话权。这个观念被骗纸利用,能将老年人带进保健品的骗局里,被你利用,也能将他解救出来。不可能你的每个长辈都不清醒。找一两个长辈劝劝就可以,你苦口婆心劝半天有时候真不如长辈的两句话。但是人也不能太多,如果都来说,那就成了指责。老人都是小孩子心性,一个人说他错了就够了,所有人都说他错了,他就伤心了。
3、保护:既然损失已成定局,那就不要指责。比起你的指责,你的父母更需要你的安慰!我们真要跟骗子学习,安慰受伤的老人,他们真的强得多!我现在就在攒钱,买房子,准备把父母接过来同住,换个环境,也能疗伤。而且女儿确实比儿子更适合陪伴身边。有了儿女的陪伴,他们才能重新走在阳光下。
4、学习:你只有比骗子强大,才能战胜骗子。你只有学了真知识,才能鉴别伪科学,这就是我一晚上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大家。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本人虽然有执业医师证,但是不从事临床工作,药品咨询什么的,不要找我,我可以给你推荐专业人士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保健品害死多少人的信息,欢迎点击黑律帮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