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育儿假多少天2024新规定
- 2、2024最新版:病、事、婚、产、年休假等23类假期规定及待遇依据汇总
- 3、2024新版:婚假产假年休假病假事假哺乳假探亲假等24类规定和待遇
- 4、2024生育假多少天
- 5、2024新版: 婚假 产假 年休假 病假 事假 哺乳假 探亲假等24类规定和待遇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育儿假多少天2024新规定 (一)

答我国暂时并没有统一制定“育儿假”政策,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相关的政策,如甘肃:2021年11月26日,甘肃修订计生条例:子女三周岁前 夫妻每人每年可享15天育儿假。还有北京、河北、山西、四川等地也都制定了有关育儿假的相关福利政策,但也还有其他地区还没有增设育儿假,具体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措施,以当地施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为准。
我国暂时并没有统一制定“育儿假”政策,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相关的政策,如甘肃:2021年11月26日,甘肃修订计生条例:子女三周岁前 夫妻每人每年可享15天育儿假。
《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且子女不满三周岁的,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应当分别给予每年十五日的育儿假。
又如云南:2022年1月17日,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规定对子女在3周岁以下的父母,增加了每年累计10天的育儿假规定,对有两个3岁以下子女的,再增加5天育儿假。
《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或者合法收养且子女不满3周岁的,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分别给予每年累计10天的育儿假。有两个不满3周岁子女的,再增加5天育儿假。
还有北京、河北、山西、四川等地也都制定了有关育儿假的相关福利政策,但也还有其他地区还没有增设育儿假,具体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措施,以当地施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为准。
关于育儿假,是欧洲一些国家实行的一项福利政策。一般来说,享受这项福利的必须是工作已满一年的育龄夫妇,假期在一年左右,与产假衔接,直到孩子满周岁假期结束。休育儿假的不只是准妈妈,也包括准爸爸。
2024最新版:病、事、婚、产、年休假等23类假期规定及待遇依据汇总 (二)
答2024最新版23类假期规定及待遇依据汇总如下:
休息日与法定节假日
休息日:每周星期六和星期日为休息日,全年共104天。法定节假日:共计11天,包括元旦、春节、清明、劳动节、端午、中秋及国庆节等。
部分节假日
妇女节: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14周岁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事假
天数:由用人单位制定。待遇:事假无薪,但单位规定可发薪水者从其规定。累计请事假达到20天且单位不扣工资者,不再享受当年年休假。
病假
天数:疾病或非因工受伤医疗期为3个月至24个月不等。待遇:企业需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
婚假
天数:各地有所不同。待遇: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
产假
天数:98天加各地奖励天数。待遇:产假期间享有工资和福利待遇。
产前假
天数:女员工怀孕满七个月可享受带薪休假,具体天数各地有所不同。待遇:带薪休假。
护理假
天数:全国多数省份规定为7天至30天不等。待遇:带薪休假。
孕期产前检查假
天数:按医嘱进行。待遇:计入劳动时间,不能按其他假别计算。
哺乳假
天数:宝宝出生后一年内,每天享有两次0.5小时的哺乳时间。待遇:带薪休假。
痛经假
天数:根据各地规定,女性劳动者在特定情况下享有。待遇:带薪休假。
保胎假
天数:符合条件的怀孕女职工经医师诊断需要保胎休息的。待遇:假期工资按病假工资标准发放。
节育假
天数:自愿落实节育措施的女性享有。待遇:带薪休假。
丧假
天数:直系亲属死亡时,企业可酌情给予13天。待遇:照发工资和福利待遇。
带薪年休假
天数:连续工作1年的职工享有。待遇:带薪休假。
工伤假
天数:因工作原因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间。待遇: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探亲假
天数:职工满足条件时可享受探亲待遇。待遇:享有相应的假期和福利。
路程假
天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待遇:是否由企业支付往返路费视具体情况而定。
社会活动假
天数:基层工会非专职委员每月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待遇:工资照发,其他待遇不受影响。
中国农民丰收节
天数:每年秋分日。待遇:庆祝农业丰收,具体待遇根据当地情况而定。
独生子女护理假
天数:520天不等。待遇:员工在独生子女父母患病住院治疗期间可享有护理时间。
育儿假
天数:520天不等。待遇:员工在子女年幼时可享有育儿假。
假期规定及待遇旨在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假期保障,促进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2024新版:婚假产假年休假病假事假哺乳假探亲假等24类规定和待遇 (三)
答本文汇总了25类假期如下:
1. 休息日
2. 法定节假日
3. 部分节假日
4. 事假
5. 病假
6. 婚假
7. 产假
8. 产前假
9. 护理假
10. 育儿假
11. 孕期产前检查假
12. 哺乳假
13. 痛经假
14. 保胎假
15. 节育假
16. 丧假
17. 年休假
18. 工伤假
19. 探亲假
20. 路程假
21. 社会活动假
22. 丰收节
23. 经营性放假
24. 独生子女护理假
01. 休息日
正常情况下,星期六和星期日为每周休息日,双休日不计薪,全年104天。
02. 法定节假日
国家法定休假日,共计11天。
03. 部分节假日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主要有:
04. 事假
事假的天数由用人单位通过制订规章制度的方式确定。事假是无薪的,但如果用人单位有规定可发薪水的则从其规定。
05. 病假(疾病或非工受伤医疗期)
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五十九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06. 婚假
《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带局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规定: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三、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07. 产假
产假的天数是:98天+各地奖励天数。
08. 护理假(男方)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在本地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规定了男方的护理假或者陪产假(福建称照顾假、青海称看护假)。
09. 育儿假
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父母育儿假。遗憾的是只是鼓励性条款,并且没有规定天数。
10. 孕期产前检查假
国家并没有统一规定产检假的次数和天数,但根据这条实践中认为只要是正常必要的产检,都应该计入劳动时间。
11. 产前假
《江苏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孕期女职工下列保护:(三)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的,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五)怀孕7个月且上班确有困难的,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安排其休息。第五项情形下休息期间的工资按照劳动合同或者集体合同约定计发,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女职工怀孕后,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同意安排其在孕期休息的,休息期间的工资由双方协商确定,劳动合同或者集体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12. 哺乳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蠢衫让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13. 痛经假
1993年由原卫生部、全国总工会等5部门联合颁布的《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就已指出,患有重度痛经及月经过多的女职工,经医疗或妇幼保健机构确诊后,月经期间可适当给予1至2天的休假。目前,包括北京、河南、陕西、浙江、江苏、辽宁等在内的10多个省份,均在地方性规定中明确了女性劳动者的这一权益。
14. 保胎假
原国家劳动总局保险福利司《关于女职工保胎休息和病假超过六个月后生育时的待遇问题给上海市劳动局的复函》(劳险字〔1982〕2号)中指出“女职工按计划生育怀孕,经过医师开具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其保胎休息的时间,按照本单位实行的疾病待遇的规定办理”,即怀孕女职工在休保胎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照病假工资标准发放工资。
15. 节育假
节育假是指:凡是自愿落实节育措施的人享受的假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国家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塌禅育措施。实施避孕节育手术,应当保证受术者的安全。育龄夫妻自主选择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
16. 丧假
《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规定: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二、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17. 带薪年休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18. 工伤假(停工留薪期)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19. 探亲假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规定: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20. 路程假
《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规定:三、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21. 社会活动假
《工会法》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基层工会的非专职委员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参加会议或者从事工会工,每月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其工资照发,其他待遇不受影响。
22. 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8年6月21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23. 公司经营性放假
《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非因劳动者原因停工、停产、歇业,在劳动者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当视同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其工资。
24. 独生子女护理假
在地方性政策中,一些省、市、区作出类似的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的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持其子女进行护理照料,并给予每年累计5-20天的护理时间。
2024生育假多少天 (四)
答2024年生育假天数包含产假和育儿假,各地标准不同。产假一般为98天基础天数加上各地奖励天数,育儿假通常在孩子特定年龄前夫妻双方每年可享受一定天数。
产假:国际劳工组织规定妇女须有权享受不少于14周(即98天)的产假,我国在此基础上,各地计生条例修改后有所延长。例如北京、上海等地为158天;江西达188天;广东是178天;西藏最长,达365天。此外,部分地区对生育不同孩次有不同产假规定,如河北一孩、二孩158天,三孩188天;陕西生育三孩在158天基础上再增加15天等。育儿假:随着各省市《人口计划与生育条例》的修改,多数省份明确了育儿假。大部分地区是在孩子3周岁前,夫妻双方每年各享受一定天数,如江西、安徽等多地为10天;山西、甘肃为15天;陕西夫妻双方每年各享受不低于30天。也有特殊情况,如安徽是孩子6周岁前,夫妻双方每年各10天;重庆规定在产假或者护理假期满后,经单位批准,夫妻中的一方可以休育儿假至孩子一岁或者夫妻双方在孩子满6周岁前每年累计休5 - 10天。
2024新版: 婚假 产假 年休假 病假 事假 哺乳假 探亲假等24类规定和待遇 (五)
答2024年关于婚假、产假、年休假、病假、事假、哺乳假、探亲假等24类假期的规定和待遇如下:
婚假:
基本婚假为98天,各地可能额外增加,最长可达30天左右。
产假:
法定产假为98天,加上各地奖励天数,多地延长至60天或更多。
年休假:
根据工龄不同,享有5天至15天的带薪年假。
病假:
根据不同工龄可享受3个月至24个月的医疗期,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的80%。
事假:
由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决定天数,通常为无薪假,且超过20天且单位不扣工资的,可能影响年休假。
哺乳假:
哺乳期女职工每天享有一小时哺乳时间,哺乳多胞胎时间相应增加。
探亲假:
探望配偶、父母或独生子女的假期,包括路程假,具体天数由规定决定。
其他假期及规定:
休息日:每周周六、周日为休息日,全年104天。法定节假日:共有11天,包括元旦、春节等。部分节假日:妇女节、青年节等,部分公民放假,特殊情况可享受带薪假期。护理假:各省份有不同天数规定,从7天到30天不等。育儿假:各地政策不一,部分省份有具体天数规定。产前假:孕期女职工有产前检查和休息的权利,具体时长由政策和单位规定。痛经假:重度痛经女职工可享1至2天假期,部分省份有明确规定。保胎假:女职工按医嘱保胎休息,工资照发或按病假待遇处理。节育假:自愿落实节育措施者有相应假期,各地规定不同。丧假:职工直系亲属死亡时,给予一至三天的丧假,工资照发。工伤假:停工留薪期内,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最长不超过12个月。路程假:职工因婚丧假或探亲假产生的路程费用由个人承担。社会活动假:基层工会非专职委员参加工会活动,每月不超过三天,工资照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无固定假期,但有文化庆祝活动。经营性放假:公司非因员工原因停工期间,需支付相应工资或生活费。独生子女护理假:部分省份为独生子女父母提供520天护理假,非独生子女也可能有带薪护理。
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具体天数和待遇请参考各地的最新政策。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育儿假2024年新规定。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黑律帮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