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自己请客的事儿,有什么难忘的故事? (一)

说一下自己请客的事儿,有什么难忘的故事?

贡献者回答十多年前在外打工,记得有一次邀请包工头夫妇天黑吃饭,意在感谢他承揽工程,交一部分工程给我施工,请客还是非常熟悉的人吃顿便饭两三个人七八百元钱就够了,因为都是打工的人,即不是贵客,也不是大人物,就是很简单的一顿饭,既不KTV唱歌,也不洗头房洗头,当时夫妻二人也同意,到了天快黑,工头打来一个电话说他有两个老乡和他在一起,有他们一起是否方便,无奈之下,权衡利弊,也就同意了,多两个人又不是很多,口袋里装的钱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到了天黑,这工头几个人他们挑起了吃饭的地方,告诉我到哪里会合,当我到时他们选好了相对高档的地方,而且几乎围满了一桌,架势是等着我点菜买单,这工头到也觉得自己事情办的不妥,点菜时也没有点太贵的,更多的是一些普通菜,刚好也都是打工的,食量是可以想象的,一顿饭吃得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心里还在直捣鼓,囗袋里也没有多少

百元大钞,又没有手机上的其它支付办法,现场大都是陌生的面孔,连招呼都没法打,还没法和工头说说话,表示感激和长期合作的语言,只是都埋头吃饭,场面没有一点气氛,全都是尴尬,根据现场的情况,大家吃得并不满意,也不尽兴,我看在眼里,也只有装傻,既不能说,也不敢劝,更不敢说加菜,如果超出预算范围,当时也想好了厚着脸皮找工头解围的办法,好在买单时,口袋里的钞票经受住了这场囗下留情的考验,饭毕不欢而散,事后谁都没提这件事,到是合作仍在继续,但这次教训是深刻的,本来是工头赏的一口饭吃,也只是看能力才与我的合作,其结果,一期工程算是别忙活数日,当然挣钱受益的是工头,我只是成了一个既干活又掏钱请人吃饭的冤大头,也算是被别人算计和利用的一个小丑而已,好在本人心大不太计较得失,只不过这件奇葩的请人吃饭的事让我记忆犹新,只是感叹人生不知有有好多个无奈和不易。

请客有时候是组局,让老朋友相聚或者介绍新朋友认识,然后有的时候组局就比较尴尬了。

有一回老同学路过南京,我请大家吃饭,把南京所有的朋友都喊着了,其中一个女同学平时联系比较少,那更要喊着,毕竟齐聚一堂才是聚会嘛,可哪里想到的是这位路过南京的老同学跟这位女同学当年大学时候谈过一段时间,算是前男友和前女友见面,那个气氛——两个字,尴尬。

那一年,单位派我到北京的一个报社学习。到了北京,在二环一个宾馆住了下来,一个月房租2千元。找到了报社的门,却不认识报社的人。

一个人大都市举目无亲,还好单位有个人的亲戚在北京,他说认识在这个报社的一个工人刘哥。于是,通过多方努力,找到了这位工人。

一天中午,请刘哥吃饭,地点鄂湘情,北京一家不错的饭店。酒桌上,他说认识报社的编辑和主任,大家可以见见面、一起吃个饭,以后有什么事情就可以找他们。

刘哥很热心,那一天本想请刘哥和几个编辑一起吃饭,结果朋友喊朋友、喊朋友,预算八人桌,最后来了二十多个人。

吃饭没有酒怎么行?尽管北京此时是夏天,大家还是不愿意喝啤酒,叫了几瓶白酒喝起来了。

酒桌上没有谈进报社学习的事,只顾聊天喝酒。一场酒席下来,花了我8000多元。那一年是2006年,刷卡刷的心疼。

饭局结束,去唱歌,又花了一些。

第二天、第三天……自己进报社学习的事一直没有着落。当问学习的事时,一个人推一个,大家压根就没有想过帮助你。

无奈之下,又找到刘哥,刘哥说这些人不办事,报社有老乡,不如让老乡帮忙。在刘哥的引荐下,认识了报社的一个老乡,总算进了报社。

现在想想,找人办事有时候一顿饭真的解决不了问题,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人家就是不去帮。

唉,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老乡,无论身在他乡还是他国。老乡就是老乡,比那些只吃饭不办事的人强多了。

南京哪条巷子有洗头的,而且比较多? (二)

贡献者回答三大集中区:

珠江路百脑汇北面大纱帽巷 南京卷烟厂西面杨将军巷

月牙湖苜蓿园大街西面紫金路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km²,2016年建成区面积1125.78km²,常住人口827万人,城镇人口678.14万人,城镇化率82%,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截至2016年,南京各类高等院校74所,其中111计划高校9所及学科25个,仅次于北京;两院院士81人、千人计划特聘专家87人,均居中国第三。

2017年世界青年沙滩排球锦标赛、2018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将陆续在南京举行。

明白说一下自己请客的事儿,有什么难忘的故事?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黑律帮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