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过期怎么办? (一)

答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证书过期时,需要进行换证手续。首先,单位需经决策机构(理事会、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讨论并通过,随后向业务主管单位提交申请,经其审查同意后,再向登记管理机关递交换证申请。许可证持有者需先申请换发许可证,而无许可证的则需额外提供业务主管单位的公章。
具体流程如下:单位需准备换证申请(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公章),决策机构会议决议(相关人员签字和公章),许可证复印件以及正、副本证书。接着,由举办单位或申请人将所需材料报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在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提交《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申请表》等表格。
登记管理机关会在收到申请后60日内作出决定,如果准予登记,会根据单位的民事责任方式发放相应的登记证书,允许其办理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刻章和银行账户等事务。换证费用包括10元的申请费和100元的登记费(含证书费),其中公告费用由民办非企业单位承担,依据为国家计委和财政部的相关通知。
信息摘自百度百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相关内容。
民非证是什么 (二)
答民非证,即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是国家针对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颁发的重要法律文件。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这类单位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非国有资产举办,以提供非营利服务为宗旨,且不受禁止从事某些特定活动的限制。
在申请民非证的过程中,登记管理机关会审核并记录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服务目标、业务范围、负责人、启动资金以及业务主管单位等。根据其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不同,会分别发放《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登记证书》。
对于那些已经获得相关执业许可证书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会简化登记流程,仅凭主管部门的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即可直接颁发相应的民非证。这表明民非证是确认这类社会组织合法运营资格的重要文件,对于规范和管理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是营业执照吗 (三)
答法律主观:
民非证是指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是国家有关登记机关向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颁发的准予登记的证书。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工商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准许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凭证。
法律客观: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第三条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审核登记的程序是受理、审查、核准、发证、公告。 (一)受理。申请登记的举办者所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的登记申请表齐全、有效后,方可受理。 (二)审查。审查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的登记申请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并核实有关登记事项和条件。 (三)核准。经审查和核实后,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并及时通知申请登记的单位或个人。 (四)发证。对核准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分别颁发有关证书,并办理领证签字手续。 (五)公告。对核准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由登记管理机关发布公告。
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 (四)
答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的申请流程如下:
1、确定登记机关: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性质和经营范围,确定相应的登记机关;民政部门是主要的登记机关,但对于特定类型如民办学校,则需向教育部门申请;
2、提交申请材料:准备并提交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单位章程、负责人的资格证明、场地证明等;
3、等待审核:登记机关将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领取证书:审核通过后,领取《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设立与管理:
1、设立条件:需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包括申请人资格、章程、资金来源等;
2、主管单位:需确定一个与民办非企业单位宗旨相适应的机关或社会团体作为主管单位;
3、名称预先核准:向民政部门申请名称预先核准,确保名称符合规定,不与他人重名;
4、提交材料:准备包括章程、设立申请书、主管单位意见等在内的相关材料提交给审批机关;
5、审批流程:由民政部门进行审查,包括对申请材料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核;
6、颁发证书:审批通过后,民政部门将颁发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
7、后续管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后,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年检、信息公开等后续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申请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需先确定登记机关,通常为民政部门,特定类型如民办学校则向教育部门申请;随后提交包括单位章程、负责人资格及场地证明等材料;经登记机关审核合规后,即可领取《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
【法律依据】: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
第六条
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举办者应当提交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文件。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申请书应当包括:举办者单位名称或申请人姓名;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住所情况;开办资金情况;申请登记理由等。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应当包括对举办者章程草案、资金情况(特别是资产的非国有性)、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基本情况、从业人员资格、场所设备、组织机构等内容的审查结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活动场所须有产权证明或一年期的使用权证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验资报告应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有验资资格的机构出具。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应当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年龄、目前人事关系所在单位、有否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个人简历等。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为身份证的复印件,登记管理机关认为必要时可验证身份证原件。对合伙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拟任单位负责人指所有合伙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章程草案应当符合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合伙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章程可为其合伙协议,合伙协议应当包括条例第十条第一、二、三、五、六、七、八项的内容。民办非企业单位须在其章程草案或合伙协议中载明该单位的盈利不得分配,解体时财产不得私分。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民办非企业单位,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黑律帮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