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企业改制政策

集体企业改制政策介绍
集体企业改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集体企业改制政策的相关知识和背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集体企业的基本概念
集体企业,即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企业,是一种公有制企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在一个集体范围内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这种平等关系仅限于集体内部,而非全社会范围,这是集体所有制经济与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显著区别。集体企业作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拥有完全的自主选择权,并且其收入由集体自己决定分配方案。
二、集体企业改制政策的背景
自2003年底以来,为了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这些文件包括《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全国统一的规范性意见已经逐步形成,为集体企业改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三、集体企业改制的原则和方法
集体企业改制时,遵循“谁投资归谁所有,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进行产权划分和界定。根据这一原则,产权归属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界定:
- t
- 国家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权益,产权归国家所有。 t
- 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权益,产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t
- 其他法人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权益,产权归投资的法人所有。 t
- 职工个人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如果能明确投资主体,则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否则,归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
改制途径则根据企业规模的不同有所差异。对于大型集体企业,可以通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明确产权,将国有资产部分或全部转化为国有股份,企业集体资产转化为职工集体股,组成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中型集体企业则可以将国有资产和企业集体资产部分或全部出售给企业职工,改组成股份合作制公司。而小型集体企业则可以通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明确产权,并将企业资产转化为企业职工集体股份和个人股份,改组为股份合作制公司。
四、集体企业改制的实施步骤
集体企业改制的实施步骤包括产权界定及国有资产的处置、确立企业的改制方案、订立章程、报有关部门审核、出资并验资、确立法人治理结构、召开公司创立大会以及注册登记。其中,产权界定是关键一步,它决定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归属和管理权限,并影响着企业后续的改制方向。
五、集体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资产流失、资金结构失衡、管理混乱以及潜亏等。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积极对策,如加强资产监管、优化资金结构、加强法治建设和内部管理以及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此外,还应注重保障职工权益,确保改制过程中的社会稳定。
六、全文总结
集体企业改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它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遵循“谁投资归谁所有,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进行产权划分和界定,并根据企业规模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改制途径和实施步骤,集体企业改制得以有序进行。然而,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集体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和改制成果的稳固落实。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集体企业改制政策的信息了解不少了,黑律帮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