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免除情形有哪些 (一)

单位犯罪免除情形有哪些

单位犯罪免除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单位所实施的犯罪:

具体情形:如果个人为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如走私)而特意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并利用这些单位实施犯罪行为,那么这些行为将不被视为单位犯罪,而是直接追究个人的刑事责任。

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

具体情形: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设立后,如果其主要活动变为实施犯罪(如频繁进行走私活动),并且这种犯罪活动在单位的整体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这些行为同样不被视为单位犯罪,而是视为个人犯罪。此时,法院会综合考虑单位实施犯罪的次数、频度、持续时间以及单位进行合法经营的状况等因素来做出判断。

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且违法所得由个人私分的:

具体情形:如果个人盗用单位的名义实施犯罪行为,并将违法所得私自分配给自己或其他人,那么这种行为也不被视为单位犯罪。在此情况下,应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对实施犯罪的个人进行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上述三种情形下的犯罪行为,由于不符合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因此不被视为单位犯罪。

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有哪些 (二)

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单位作为犯罪主体:

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符合单位犯罪的条件时,该单位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意味着单位作为犯罪主体,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单位犯罪与法人犯罪的区别:

在我国,单位犯罪与国外刑事立法中的法人犯罪存在本质区别。单位犯罪不仅包括法人组织实施的犯罪,也包括非法人组织以单位名义或者以单位的财产为犯罪工具实施的犯罪。

单位犯罪的认定:

单位犯罪的认定需要结合单位的性质、行为的性质以及行为与单位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这意味着在处理单位犯罪时,需要仔细审查相关证据,以确保认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单位犯罪的处罚:单位犯罪的处罚力度会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确定。对于单位犯罪的处理,不仅需要追究单位的责任,还需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达到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秩序的目的。这体现了刑法对单位犯罪的严厉打击和全面追究的原则。

单位犯罪罪名有哪些? (三)

单位犯罪可细分为纯正与不纯正之区分。

首先,纯正单位犯罪包括以下各类罪行: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消防责任事故罪;

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

妨害清算罪;

虚假破产罪;

强迫职工劳动罪及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私分国有资产罪及私分罚没财物罪;

以及被撤销、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或宣告破产的单位犯罪嫌疑等。

接着,不纯正单位犯罪则是那些既可能由单位构成,亦可能由个人构成的罪行。

如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等,无论单位还是个人都可能成为此类犯罪的主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七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一百三十八条,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单位犯罪包括哪些罪名 (四)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对于常见的单位可以构成的犯罪,列举如下: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面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2、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等。 一、单位犯罪包括哪些罪名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对于常见的单位可以构成的犯罪,列举如下: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面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

2、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3、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比如一家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无实际交易的第三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4、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某公司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频率,发布教育宣传信息,扰乱无线电通讯秩序的行为构成该罪。

单位犯罪还可能涉及其他某些罪名,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是如果是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我国刑法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单位犯罪的认定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都是我国《刑法》中犯罪主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犯罪认定必须在犯罪构成理论指导下,遵循和适用我国刑法所确定的各项基本原则,遵循和适用我国刑法的各项总则性规定,遵循和适用我国刑法分则条文关于具体单位犯罪的规定。单位犯罪认定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审查单位犯罪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我国刑法和相关法律的要求。没有适格的单位主体,就没有单位犯罪。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主体具有法定性和特定性特征,把握住单位犯罪主体的法定性和特定性也就确定和掌握了认定的基本标准。

(2)注意区分认定是否是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当某一具体犯罪的主体即可以是单位又可以是自然人时,应当从单位犯罪的意志和利益整体性去区分和判断是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对于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为个人或者少数人谋取利益的,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

(3)注意把握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界限。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不同,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可以是法定代表人也可以是其他主管人员和积极参加或者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人员。必须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直接责任人员及其人员范围。切忌把只是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参与实施单位犯罪行为的一般职员作为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认定。

单位犯罪有哪些 (五)

单位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贪污类犯罪:这是单位犯罪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主要涉及单位在财务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如私设小金库、挪用公款、虚假报销等。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公共财产权益,破坏了经济秩序。

税务类犯罪:单位在税务方面的犯罪行为也属于单位犯罪的一种,主要包括偷税、漏税、抗税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也破坏了税收公平和市场经济秩序。

生产销售类犯罪:在生产销售领域,单位犯罪主要表现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如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药品等,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其他类型犯罪:除了上述类型外,单位犯罪还包括环保类犯罪、金融类犯罪等。这些犯罪行为涉及面广,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例如,金融类犯罪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内容仅供参考,如需准确内容,建议查阅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或司法实践中的案例解析。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单位犯罪有哪些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黑律帮网的其他内容。